-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趙寶成 副主任醫師
總政機關門診部
其他
內科
-
外陰毛細血管瘤隨時間的推移可自控或消退,不需積極治療。如數月內不消退,可采取冷凍治療或局部放療,或根據不同類型及具體臨床情況選擇相應的治療手段,對于嬰兒期血管瘤特別是草莓狀血管瘤或海綿狀血管瘤可暫不予治療,觀察數年如仍不消退時,酌情選擇以下治療方法。
2015-08-16 14:15
1.硬化劑注射 適于小范圍的草莓狀血管瘤、海綿狀血管瘤或混合型血管瘤,注射器刺入瘤內,回抽無血后,將藥物注射于血管瘤基底部,每周或隔周1次,注射量視瘤體大小而定,一般須數次方可見效。下列常用藥物可供選擇:
(1)5%魚肝油酸鈉液加2%利多卡因可按等體積混合。
(2)無水乙醇或95%乙醇。
(3)15~10%柳酸鹽溶液。
(4)奎寧-烏拉坦注射液。
(5)消痣靈注射液與1%~2%普魯卡因按1∶1~2∶1混合。
(6)平陽霉素(博來霉素A5):8mg用2%利多卡因溶解稀釋,每次用量不超過8mg。
(7)40%尿素生理鹽水9ml加利多卡因1ml,注射量視瘤體大小而定。
(8)消癥注射液:大黃250g,明礬25g,丙二醇及甘油(丙三醇)各100ml,苯甲醇25ml,乙醇150ml,水加至1000ml。每次2~6ml,每周1次,4次為1個療程,用于治療海綿狀血管瘤。
2.糖皮質類固醇激素療法(
1)采用曲安奈德(醋酸確炎舒松A)注射液進行損害內注射治療草莓狀血管瘤,劑量視損害大小而定,一般每次10mg,每周1次,5次為一療程。
(2)小兒草莓狀血管瘤生長迅速者,可系統應用糖皮質類固醇藥物,口服潑尼松20~40mg/d,持續治療1~3個月,血管瘤可縮小。
3.手術切除 適于范圍較大的海綿狀血管瘤。
4.放射治療(
1)放射性核素90Sr敷貼可用于鮮紅斑痣和草莓狀血管瘤。90Sr敷貼常規治療劑量為每次1.5~2Gy,1次/d,7次為1個療程,總劑量10.5~14Gy,如未治愈,兩個療程后可再行下個療程。另有人用大劑量90Sr敷貼治療,每人6.5~8.5Gy,每周1次,
3~7次為1個療程。療程間隔2個月,總劑量為14~34Gy。
(2)放射性核素32P專用敷貼劑可用于治療草莓狀血管瘤,按每平方厘米37×104Bg(10μci)計算出每次使用劑量。如一次不能治愈,間隔3個月可再敷貼1次,但不宜超過3次。一般5歲以內比較敏感。
(3)放射性核素膠體32P注射適于海綿狀血管瘤,按每立方厘米組織使用膠體32P37X104Bg(10μCi)計算出使用總量。成人單次用量不得超過3.7X107Bg(1mCi),兒童單次用量不得超過1.1 X107Bg(
0.3mCi),6個月嬰兒不宜應用。若瘤體較大,可分區、分期注射,每次注射間隔時間為3個月。
(4)X線照射:X線可用于鮮紅斑痣的治療,每次800~1000R,每2~3個月照射1次,共6~7次,總照射量不超過6000R為宜,如治療3~4次后無明顯改善,說明對X線敏感性低,不需繼續治療。本療法無痛苦,適宜于對患兒治療。對于草莓狀血管瘤和海綿狀血管瘤,選用組織半價層與之相當的X線進行照射,每次100~200Rad,每周1~2次,通常照射600~800Rad后可控制皮損發展,此時可暫停治療并觀察之,半數以上血管瘤可逐漸消退,但也有一些皮損停止治療后又繼續擴大,則須較大治療劑量才行(
1000~1500Rad)。另有人采用低電壓短距離X線治療血管瘤,根據瘤體情況選擇劑量1000~1500Rad,一次完成,3個月后復查,未愈者酌情行第2個療程,總量不超過3000Rad,總有效率95.5%,未見后遺癥。
(5)放射介入法:用血管造影機,先局部穿刺行瘤體血管造影,造影畢后注入硬化劑。
5.激光療法 Nd-YAG激光(波長532nm)、氬離子激光(488nm及514.5nm)、銅蒸氣激光(578nm)等用于鮮紅斑痣的治療取得了較好的效果。Nd-YAG激光和氬離子激光也可用于草莓狀血管瘤的治療。
6.光動力學治療鮮紅斑痣 將光敏劑血卟啉(HPD)或癌卟啉(PsD-007)按0.8~5mg/kg劑量靜脈注射,然后用激光照射(據報道所選用的輸出波長有514.5nm,630nm波長),根據皮損面積行多光斑1次或分次照射,光斑面積l~50cm2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申蘭闊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1.硬化劑注射2.糖皮質類固醇激素療法3.手術切除4.放射治療5.激光療法6.光動力學7.液氮冷凍8.恒磁場治療混合型血管瘤9.中醫外治療法
2015-08-16 14: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