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儲永良 副主任醫師
廣東省中醫院
三級甲等
風濕血液科
-
主要有常規檢查、自身抗體檢查和影像學檢查。
2015-08-16 20:28
1.常規檢查:
(1)血常規:約30%的類風濕關節炎患者合并貧血,多為正細胞正色素性貧血。病情活動期血小板升高。少數情況下有白細胞降低,如Felty綜合征。
(2)急性時相反應物:大多數類風濕關節炎患者在活動期血沉增快及C-反應蛋白升高,病情緩解時可恢復正常。
2.自身抗體:
(1)類風濕因子(RF):75%~85%的患者血清類風濕因子陽性,并與病情和關節外表現相關。
(2)抗瓜氨酸化蛋白抗體(ACPA):抗瓜氨酸化蛋白抗體是一類針對含有瓜氨酸化表位的自身抗體的總稱,對類風濕關節炎的診斷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異性,并與類風濕關節炎的病情和預后密切相關。
3.影像學檢查:
(1)X線檢查:早期X線表現為關節周圍軟組織腫脹及關節附近骨質疏松;隨病情進展可出現關節面破壞、關節間隙狹窄、關節融合或脫位。
(2)磁共振成像檢查(MRI):磁共振成像在顯示關節病變方面優于X線片,近年已越來越多地應用到類風濕關節炎的診斷中。磁共振成像可顯示關節炎性反應初期出現的滑膜增厚、骨髓水腫和輕度關節面侵蝕,有益于類風濕關節炎的早期診斷。
(3)超聲:高頻超聲能清晰顯示關節腔、關節滑膜、滑囊、關節腔積液、關節軟骨厚度及形態等,彩色多普勒血流顯像(CDFI)和彩色多普勒能量圖(CDE)能直觀地檢測關節組織內血流的分布,反映滑膜增生的情況,并具有很高的敏感性。
超聲檢查還可以動態判斷關節積液量的多少和距體表的距離,用以指導關節穿刺及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