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浩慶 醫師
肇慶市大旺開發區醫院
一級
全科
-
涎石病是涎腺導管或腺體內形成結石導致的疾病,治療方法包括保守治療、藥物治療、手術治療等。 1.保守治療:適用于涎石較小的情況。通過按摩腺體、咀嚼無糖口香糖等方法,促進唾液分泌,可能使涎石自行排出。 2.藥物治療:可使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頭孢呋辛酯、甲硝唑等控制感染。 3.口內切開取石術:適用于能捫及相當于下頜第二磨牙以前部位的涎石。 4.腺體切除術:對于腺體反復感染或已失去功能的患者,可行腺體切除術。 5.涎腺內鏡取石術:是一種微創手術,通過內鏡直接觀察并取出涎石。 涎石病的治療方法需根據病情選擇,患者應及時就醫,遵循醫生建議進行治療。治療后要注意口腔衛生,預防復發。
2024-10-09 08:39
-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涎石癥? 涎石病(sialolithiasis)是由涎腺導管或腺體內形成鈣化性團塊導致阻塞引起的一系列癥狀及病理變化的一種疾病。90%發生于頜下腺,其次為腮腺,涎石病主要癥狀是阻塞癥狀:進食時,尤其吃酸性食物時腺體腫大、脹痛,這是因為涎石使唾液不能通暢排出,而唾液分泌又不斷增加所致。食物刺激唾液分泌越多,癥狀愈重。發生于頜下腺時,可伴有同側舌或舌尖痛,并放射至同側耳部及耳內。由予涎腺不可能發生完全阻塞;涎液可以逐漸流出,在分泌減少后,涎腺又逐漸縮小,疼痛消失。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