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黃穗平 主任醫師
廣東省中醫院
三級甲等
脾胃病科
-
幽門梗阻,指消化道幽門部分或完全閉塞,致胃內容物滯留,引發反復嘔吐、嚴重脫水、低鉀血癥及代謝性堿中毒等癥狀。病因多樣,包括十二指腸潰瘍、胃癌、胃炎等,癥狀表現為上腹飽脹不適、頻繁嘔吐宿食等。若感身體不適,請立即尋求專業醫療幫助,遵循醫生指導進行治療,切勿隨意服藥。
2015-08-25 10:09
1.病因:十二指腸潰瘍、胃癌、慢性胃炎、胃部腫瘤或炎癥、幽門螺桿菌感染等。
2.癥狀:上腹部疼痛、惡心、嘔吐,尤其是嘔吐隔夜食物,伴有體重下降、食欲減退。
3.診斷:通過胃鏡檢查、鋇餐透視、CT掃描等手段明確梗阻位置及程度。
4.治療:藥物治療如質子泵抑制劑、H2受體拮抗劑;必要時手術解除梗阻,如胃大部分切除術。
5.預防:定期體檢,及時治療胃部疾病,避免幽門梗阻發展。
幽門梗阻需重視,早期診斷與治療至關重要,以防嚴重并發癥的發生。建議前往正規醫院就診,根據病情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案。
-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幽門梗阻? 幽門梗阻是指胃內容物進入十二指腸出現的機械性梗阻,由多種疾病發展而致幽門狹窄的結果。臨床上表現為上腹部脹滿、惡心和嘔吐,嘔吐物不含有膽汁,而含有未消化食物成分為其特征。在梗阻的早期階段,嘔吐為間歇性,且通常在飯后l小時內發生。惡性腫瘤患者常有消瘦,體重明顯下降等惡病質表現。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