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艾兵泉 主治醫師
龍巖皮膚病醫院
其他
外科
-
1.實驗性診斷(
1)肝癌標記物:血清肝癌標記物文獻報道達幾十種,其中最重要的是甲胎蛋白。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對肝細胞癌的診斷有很高的臨床價值,是各種診斷方法中專一性僅次于病理檢查的診斷方法,我國肝癌患者中約60%~70P高于正常值,AFP異質體的檢測有助于AFP陰性患者的診斷,據報道,老年人肝癌患者的AFP陽性率較低,利用AFP檢測,如AFP≥400ng/ml持續1個月或≥200ng/ml持續2個月,無活動性肝炎證據并排除妊娠和生殖腺胚胎癌,即可作出肝癌的診斷,AFP是目前最好的早期診斷方法,此診斷可早于肝癌癥狀6~12個月,此外,尚可利用AFP作為療效的觀察指標。肝癌的其他多種標記物對肝癌定性診斷皆缺乏特異性,其價值遠不如AFP,聯合應用對AFP陰性病例的診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應用比較普遍的有:①堿性磷酸酶(ALP):正常值在13金氏單位以下,約有20%的肝癌病例此酶活性增高。②γ-谷氨酰轉肽酶(γ-GT):正常值在40單位以下,約有70%的肝癌此酶活性增高,如大于200單位,提示預后不良。
(2)肝功能及肝炎有關指標:由于80%左右的肝癌有肝硬化,肝炎等肝病背景,故如檢測到肝功能異常及乙,丙型肝炎標記物陽性,則提示有肝癌的肝病基礎,同時,肝功能檢測能估計手術耐受性,對協助診斷治療及預后估計有一定的幫助。
(3)免疫指標:其檢測有助于了解病期早晚與預后好壞,亦有助于反映治療效果,常用的有結核菌素皮試(OT試驗),淋巴細胞轉化試驗,自然殺傷細胞(NK),巨噬細胞活力,T細胞亞群測定等。
2.影像學(
1)肝區X線片檢查:肝區X線片檢查是一項應用已久的技術,主要用于肝癌鑒別診斷,能發現是否有肝內腫瘤鈣化。
(2)超聲顯像(ultrasonography,US):超聲顯像是肝癌診斷中最常用的方法,術中超聲顯像的應用對確定腫瘤位置及與血管的關系有重要價值。
(3)電子計算機斷層掃描(computer tomography,CT):CT已成為肝癌定位和定性診斷中最重要的常規檢查項目,CT可幫助臨床醫生明確肝癌的診斷,準確地顯示病灶在肝內的位置,數目,大小及其與重要血管的關系,對幫助治療方案的決定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CT是目前檢出肝癌最敏感的方法之一,采用適當的增強方法,病灶檢出率可在90%以上。對于疑為肝癌的微小病灶,可行CT合并肝動脈造影(CTA),有助于檢出0.5cm的小肝癌。
(4)磁共振成像(MRI):磁共振成像是一種非放射性檢查方法,不應用含碘造影劑,目前對肝癌的診斷尚未超越CT檢查,但可作為CT診斷的輔助和補充手段。
(5)肝動脈造影:選擇性或超選擇性肝動脈造影已成為肝癌診斷中的重要手段,近年由于肝動脈化療栓塞的應用,成為肝癌治療的重要方法,但由于此法屬侵入性技術,加上左肝顯示略差,在定位診斷方面應首選CT與B超。
(6)放射性核素顯像:放射性核素顯像曾是肝癌診斷的重要手段,但由于核素顯像的分辨率低,隨著B超,CT,MRI等顯像技術的發展,核素顯像檢查的臨床應用價值有所下降,近年由于單光子發射計算機斷層顯像(SPECT)和電子計算機斷層(PET)的應用以及單克隆抗體作放射免疫顯像等,又重新得到重視,其檢出低限約為2cm,此方法對肝癌與血管瘤的鑒別有較大幫助。
3.肝穿刺檢查 :肝穿刺可取得組織做病理檢查,是肝癌可靠的定性診斷方法,但它是侵入性檢查,有出血和針道種植等并發癥的發生,曾被認為是肝癌的禁忌,但近年來,細針穿刺尤其是經皮B超或CT介導下的肝穿刺,準確性高,大大地減少了內出血的并發癥,但僅適用于各種檢查后診斷不明,而且肝內癌變無手術治療的指征者。
4.其他檢查 :其他如腹腔鏡,可疑結節活檢及腹水中找到癌細胞對原發性肝癌的診斷亦有一定價值。
鑒別診斷1.繼發性肝癌肝臟血源豐富,其他癌腫可轉移至肝臟,繼發性肝癌多由胃,肺,結腸,胰轉移而來,大多為多發性結節,臨床表現以原發癌表現為主,少數可僅有繼發性肝癌的征象,如肝大,肝結節,肝區痛,黃疸等,血清AFP多呈陰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