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謝芳 副主任醫師
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
三級甲等
消化內科
-
嗜酸性胃腸炎是一種較為少見的胃腸道疾病,其發病與多種因素有關,包括自身免疫、過敏原、遺傳、感染和胃腸道功能紊亂等。治療方法多樣,包括飲食調整、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等。當身體感到不適時,務必及時就醫,聽從醫生的指示進行診治,不宜自己隨意用藥。
2015-08-10 11:06
1.自身免疫:自身免疫系統異常可能導致嗜酸性粒細胞在胃腸道異常聚集,引發炎癥。
2.過敏原:如食物中的牛奶、蛋類、魚蝦等,接觸后可能誘發疾病。
3.遺傳:部分患者存在遺傳易感性,增加患病風險。
4.感染:某些細菌、病毒或寄生蟲感染可能參與發病。
5.胃腸道功能紊亂:胃腸蠕動異常、消化液分泌失衡等,也可能促使疾病發生。
治療方面,首先要避免接觸可疑的過敏原。藥物治療常使用糖皮質激素,如潑尼松、地塞米松等,以減輕炎癥反應;抗組胺藥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能緩解過敏癥狀;白三烯調節劑如孟魯司特鈉也有一定作用。如果出現幽門梗阻和腸梗阻,內科保守治療無效時,可考慮手術治療,但術后易復發,需用激素維持。
總之,嗜酸性胃腸炎的反復發作與多種因素相關。患者需注意飲食,積極配合治療,定期復查,以減少復發風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