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趙樂翠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外陰基底細胞癌多見于老年女性,發病年齡多在 55 歲以上,其發病與多種因素相關,如遺傳因素、慢性刺激、免疫功能、病毒感染、激素水平等。 1.遺傳因素:部分患者存在家族遺傳傾向,若家族中有患此類疾病者,發病風險可能增加。 2.慢性刺激:長期的外陰炎癥、慢性摩擦、紫外線照射等刺激,可能損傷外陰組織,增加患病幾率。 3.免疫功能:免疫功能低下時,機體對異常細胞的監視和清除能力減弱,易誘發癌癥。 4.病毒感染:某些病毒如人乳頭瘤病毒(HPV)感染,可能與外陰基底細胞癌的發生有關。 5.激素水平:絕經后女性體內激素水平變化,可能影響細胞的生長和分化,增加患病風險。 總之,外陰基底細胞癌的發病年齡雖多在老年,但個體差異較大。女性應關注外陰健康,定期進行婦科檢查,如有異常及時就醫。
2024-10-09 02:28
-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基底細胞癌? 基底細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又稱基底細胞上皮瘤,蝕性潰瘍,很少見,占肛門直腸惡性腫瘤的0.2%,是一種起源于表皮及其附屬器基底細胞的惡性上皮細胞瘤,極少發生轉移,發病與日光照射有密切關系,故好發于頭、面、手背等暴露部位。多見于白色人種,少見于有色人種。好發于頭皮、面頸部等暴露部位和戶外工作者。發病年齡都較大,平均在60歲以上,男性多見。據Nielsen(1981年)等報道,30年內治療34例,平均年齡68歲。78%在緣,27%伸入到肛管并累及齒狀線的典型病變為肛管慢性結節,增長緩慢,中央常形成潰瘍,潰瘍周圍繞以珍珠樣隆起的邊緣,即侵蝕性潰瘍。有出血、疼痛、瘙癢、分泌物及大便習慣的改變。早期病變小而表淺,診斷困難,臨床常誤診為痔、肛裂及肛周濕疹,應及早活檢確診。廣泛性局部切除。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