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董培 副主任醫師
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
三級甲等
泌尿外科
-
1.黏膜下段輸尿管縱形肌纖維有缺陷 致使輸尿管外移,黏膜下段輸尿管縮短,從而失去抗反流的能力。
2.輸尿管開口異常 也是反流的原因。運動場形、馬蹄形和高爾夫球洞形的輸尿管開口都容易發生反流。
3.膀胱內壓升高 當下尿路梗阻(尿道狹窄和前列腺增生癥的晚期)或神經源性膀胱造成膀胱內尿液潴留時,膀胱內壓升高破壞了膀胱輸尿管連接部的抗反流機制,產生反流。
4.先天性輸尿管發育異常 輸尿管旁憩室、輸尿管囊腫、輸尿管開口于膀胱憩室、異位輸尿管開口等輸尿管異常也可造成膀胱輸尿管反流。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煥臣 主治醫師
鹽城市亭湖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其他
預防醫學門診部
-
導致VUR的主要機制是膀胱輸尿管連接部異常,按發生原因可分以下兩類:
2015-10-09 15:30
1.原發性反流 最常見,為先天性膀胱輸尿管瓣膜機制不全,包括先天性膀胱黏膜下輸尿管過短或水平位、輸尿管開口異常、膀胱三角肌組織變薄、無力、Waldeyer鞘先天異常等。53%的患者為膀胱逼尿肌功能異常所致反流。
2.繼發性反流 導致Waldeyer鞘功能紊亂的因素有UTI、膀胱頸及下尿路梗阻、創傷、妊娠等。小兒UTI并發反流者高達30%~50%。UTI時膀胱輸尿管段因炎癥、腫脹、變形,而失去正常瓣膜作用。UTI的主要病原菌中傘狀大腸桿菌易與尿道上皮細胞結合,而削弱輸尿管的蠕動功能,使其產生反流,控制感染后反流可漸消失。尿路畸形合并反流者約占40%~70%。此外膀胱輸尿管功能不全,如原發性神經脊髓閉合不全,包括腦脊膜膨出等,約有19%病例發生VU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