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麗芳 主任醫師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腦科醫院
三級甲等
神經內科
-
就目前情況來說,類固醇肌病的發病機制還不能確定,可能是通過影響蛋白質的代謝,使肌肉收縮成分(如肌凝蛋白、收縮蛋白)的合成和分解過程失衡,導致臨床出現肌無力和肌萎縮。類固醇肌病的發生與類固醇的劑量和治療時間無肯定關系,在長期治療過程中如果突然增加劑量可能導致發生類固醇肌病,也有人認為劑量越大療程越長,越容易出現類固醇肌病。此外含氟的類固醇制劑可能更容易引起類固醇肌病。
2015-09-29 12: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