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宋長輝 醫師
安都衛生院
一級
全科
-
腦中風康復包括運動康復、語言康復、認知康復、心理康復和日常生活能力康復等。 1.運動康復:通過物理治療和康復訓練,如肢體的伸展、彎曲、平衡練習等,幫助恢復肢體運動功能。 2.語言康復:針對失語、吞咽困難等進行訓練,包括發音練習、吞咽動作訓練等。 3.認知康復:借助記憶訓練、注意力訓練等方法,改善認知功能。 4.心理康復:運用心理咨詢、心理疏導等方式,緩解患者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 5.日常生活能力康復:訓練穿衣、洗漱、進食等自理能力,提高生活質量。 總之,腦中風后的康復是一個綜合性、長期性的過程,需要患者、家屬和康復團隊的共同努力,以促進患者最大程度地恢復功能,回歸正常生活。
2024-10-08 19:34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陳保輝 主治醫師
河北省邢臺市威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中風的患者原因很多,凡是引起腦動脈病變的因素,都可成為中風的病因。比如全身動脈炎性病變影響腦動脈,外傷性腦血管病變 ,血液流變學異常:血液黏度增高,血液濃縮等。每個患者病因不同,發現疾病就需要盡早的治療。 患者可以采取細胞滲透修復療法進行治療,療效好且副作用小、沒有依賴性。提高自身免疫力,后期結合康復訓練,逐步達到恢復的效果。
2024-10-08 19:34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關良 主任醫師
濟南遠大中醫腦康醫院
抑郁
-
積極有效的康復治療,對于減輕患者的后遺癥、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發揮著重要作用。住院期間康復治療開始的具體時間要由神經科醫生根據患者的病情而定。缺血性中風和出血性中風開始康復訓練的時間不同。腦中風進行早期康復訓練不僅可以促進運動功能的恢復,縮短恢復期限,還可以避免各種并發癥及誤用綜合癥的發生。腦功能的恢復一般在中風發生后的前3個月恢復最快。因此康復訓練應在神經科醫生指導下積極地盡早開始。 1、康復治療的手段 主要有運動療法治療、作業療法治療、言語療法治療、文體治療、物理因子治療、假肢矯形器使用、康復護理、按摩針灸等。 2、腦中風康復護理 經過康復工作者的大量實踐證明,康復要從疾患發生之時(生命體征平穩)開始,康復必須與治療同時進行。早期康復可以增加感覺信息的輸入,可杜絕或減輕廢用綜合征的發生,如壓瘡、肌肉萎縮、關節疼痛和攣縮,可縮短康復療程。 3、介紹幾種簡單并且在醫院和社區均可以實施的康復護理方法 (1)保持良好的肢體位置 良肢位--是將患側肢體置于抗痙攣的位置。換言之,就是正確的肢體擺放。 在急性期患者大部分時間在床上過,床上正確的體位擺放是預防關節攣縮、變形的重要措施之一。有仰臥位、患側臥位、健側臥位。 仰臥位 盡可能少采用仰臥位,因為這種體位異常活動最強;使偏癱側骨盆后旋,患側下肢外旋,同時也增也加了骶尾部、足跟外側和外踝處褥瘡的發生。作為一種替換體位或者患者需要這種體位時采用。 患側臥位 患側臥位是所有體位中最重要的體位。該體位增加了知覺刺激,并使整個患側上肢被拉長,從而減少痙攣;另一個明顯好處是健手能自由活動。 健側臥位 患側上肢:放松前伸,放于枕頭上,高于心臟,肩前伸,肘伸直,腕背伸,五指伸展。患側下肢:在前稍屈曲放于軟枕上,健腿在后自然屈曲。 (2)床上正確的坐姿 保持床上正確的坐姿較為困難,當床上不可避免要坐位時,必須選擇正確的直立坐位姿勢。 床頭柜應放在偏癱側 無論病人坐位或臥位取物時,床頭柜的放置;護理者或家屬看望病人,與病人交談時均應放在或站在患者的偏癱側,這樣視覺、聽覺均來自病側,有利于引起病人對患側的注意,從而促進大腦認知功能的恢復和意識到患肢的存在,可加強康復訓練。 (3)幫助患者床上正確的坐起 (4)床上活動—橋式運動 目的在于早期訓練雙上肢負重,利于上肢功能的恢復,同時橋式運動時腰背肌的收縮及髖關節的伸展,可穩定髖關節及脊柱,訓練骨盆的控制能力,誘發下肢的分離運動,緩解軀干、下肢痙攣,有利于早期下地及步行;另一好處是提高床上生活自理能力,減輕護理人員的工作強度。熟練的橋式運動利于便盆的放置,給臥床的病人帶來生活上的方便。 (5)翻身訓練 翻身是最有治療意義的活動,它能刺激全身的反應和活動。促進血液循環,預防肺部感染和泌尿系感染,預防壓瘡的發生和預防關節攣縮,變性等并發征;在康復方面翻身,尤其是軀干的旋轉,不僅是抑制全身張力的有效反復法,還能在張力正常之后增進主動控制。一般患者采用擺動翻身和健腿翻身方法。 健腿翻身法 擺動翻身法
2024-10-09 10: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