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華卿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中醫科
-
老年人缺血性結腸炎是由于結腸供血不足導致的腸道炎癥性疾病,常由動脈粥樣硬化、栓塞、低血流狀態、血管炎、藥物等因素引起,癥狀包括腹痛、腹瀉、便血等。 1.病因:動脈粥樣硬化是常見原因,血管壁增厚、管腔狹窄影響結腸血供。栓塞可突然阻塞血管。低血流狀態如心力衰竭、休克時,結腸灌注不足。血管炎損傷血管壁。某些藥物如避孕藥、非甾體抗炎藥也可能誘發。 2.癥狀:多為突發的左下腹痙攣性疼痛,隨后出現腹瀉,初為水樣便,后可有膿血便或鮮血便。 3.診斷:通過結腸鏡、CT 血管造影、實驗室檢查等明確診斷。 4.治療:一般治療包括禁食、胃腸減壓、補液等。藥物治療可用血管擴張劑如罌粟堿。嚴重時需手術治療。 5.預防:積極控制基礎疾病如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避免使用可能導致血管損傷的藥物。 老年人缺血性結腸炎需要引起重視,早期診斷和治療有助于改善預后。一旦出現相關癥狀,應及時就醫,在醫生指導下進行規范治療。
2024-10-09 10:15
-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缺血性結腸炎? 缺血性結腸炎(ischemic colitis)系由結腸某一部位供血不足所引起的病變。臨床上常突然起病,以急性腹痛伴惡心、嘔吐及腹瀉,排出暗紅色血便為主要表現。嚴重者可發生腸壞死,并發腸穿孔及腹膜炎。本病多見于中老年。主要好發于腸系膜上、下動脈交接的部位,如結腸脾曲和直腸乙狀結腸交接部。與動脈粥樣硬化、血栓形成導致血供不足有關。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