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黎健勇 副主任醫師
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
三級甲等
心血管內科
-
頸心綜合征,又稱頸源性心臟不適,系由頸椎病變引起的一系列心血管系統癥狀。此癥源于頸椎結構變化,如頸椎骨刺、椎間盤突出、頸椎失穩等,導致局部無菌性炎癥,壓迫或刺激頸脊神經根、交感神經鏈,進而影響心血管功能,產生類似心臟病的癥狀。行用藥存在隱患,身體出現不適時,請務必咨詢醫生,科學治療。
2015-09-24 09:09
1.頸椎結構變化:頸椎骨刺、椎間盤突出、頸椎失穩等退行性病變,是頸心綜合征的主要病理基礎。
2.神經受壓:病變部位壓迫頸脊神經根或交感神經鏈,引發神經功能紊亂。
3.心血管反應:神經受刺激后,可能引起心率、血壓的異常,甚至心律失常等癥狀。
4.臨床表現多樣:患者常訴心悸、胸悶、心前區疼痛,但常規心臟檢查往往正常。
5.鑒別診斷重要:需與冠心病、心肌炎等心臟疾病鑒別,避免誤診。
頸心綜合征是一種由頸椎病變引發的心血管系統癥狀群,癥狀與心臟病相似,但心臟實質并無病變。確診需綜合臨床表現與輔助檢查,治療側重于改善頸椎狀態,緩解癥狀。
-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頸心綜合征? 頸心綜合征(cervical-cardiac syndrome)是指頸椎的疾病如頸椎病所致的酷似冠心病的心悸、胸悶、氣短、心前區疼痛和胸悶、心前區刺痛、心律失常等癥狀。本癥多見于中老年人,誤診率高,多被誤診為冠心病心絞痛。據統計,頸椎病中有18.4%~53.6%合并冠心病,約13%為頸性類冠心病。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