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潤 主治醫師
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
三級甲等
神經外科研究所
-
藥源性顱內壓增高的癥狀特征:
2015-07-31 21:14
(1)諾氟沙星 楊氏報道17例前囟均未閉合的嬰兒服用FPA后前囟隆起,張高,腰穿腦脊液常規,除壓升高外其余均正常,停藥后癥狀消失。
(2)頭孢唑啉 引起DIH多見于娶幼兒。用藥后患兒煩躁不安、嘔吐、前囟增寬隆起、頭皮靜脈怒張、頭圍增大。停藥脫水降壓治療后恢復正常。四環素類偶爾可導致成人患者出現腦膜刺激征和視乳頭水腫。
(3)維生素A 國內曾有沿海漁民吃大量鯊魚肝而急性發病,癥狀如頭痛、嘔吐、意識障礙或前囟門隆起等。在數小時內即可出現,但經停服或簡單降顱壓治療1—2天內可使ICP速降,慢性中毒而致ICP增高見于長時期每日服維生紊A在7500IU以上的兒童。另外,兒童缺乏維生素A(如見于營養不良、病后或囊性纖維化病時的吸收障礙)和服常規量的維生素A也可致DIH。
(4)腎上腺皮質激素 長期用腎上腺皮質激素治療某些疾病(如腎病綜合征、血液病、哮喘等),突然減量或停藥時常發生良性DIH,臨床過程較慢。另外。長期應用大量皮質激素治療兒童哮喘病的過程中也可發生DIH。
(5)地芬諾酯 張化等報道8例小兒腸炎用本藥2~3天后出現。
DIH,8例均出現嘔吐、前囟門飽滿,2例嗜睡,偶有驚跳,停藥后癥狀消失。
-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顱內壓增高? 顱內壓增高是因顱腔內容物(腦、腦脊液、腦血容量)的體積增加或顱內占位性病變等因素引起的以顱內壓力升高為特征的綜合征,在神經科及其他各科臨床上甚為多見,嚴重時可導致腦疝而危及生命。成人惡性顱內腫瘤約占全身惡性腫瘤的1.5%,兒童則占全身惡性腫瘤的7%。顱內轉移瘤的發病率為顱內腫瘤的6%~10%。 顱內壓是指顱腔內的壓力。正常人的顱內壓力是指水平側臥位時經腰椎穿剌測得的壓力。其正常值成人為0.78一1.76kPa(80一180mmH2O),兒童為0.49一O.98kPa(50-100mmH2O),如壓力超過1,96kPa(200mmH2O)時。即為顱內壓增高(intractanial hypertension)或稱顱壓增高綜合征。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