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朱微微 主治醫師
安徽省立醫院
三級甲等
中醫科
-
敗血癥,又稱膿毒癥,是一種嚴重的全身感染性疾病。其發生通常與以下因素有關:
2015-10-22 09:44
敗血癥的發生多由細菌、真菌或其他微生物直接進入血液循環引起,常見于免疫力低下或存在局部感染灶的人群。
1. 局部感染:皮膚、黏膜損傷或感染,如燒傷、創傷、癤腫、腹膜炎等,為細菌進入血液提供了途徑。
2. 慢性疾病:營養不良、血液病、腎病綜合征、肝硬化、糖尿病、惡性腫瘤等,這些疾病降低身體抵抗力,增加敗血癥風險。
3. 醫療操作:內鏡檢查、插管、靜脈輸液、導尿管留置等可能導致微生物入侵血液。
4. 免疫缺陷:先天性免疫球蛋白減少、白細胞功能障礙,使身體清除病原體的能力下降。
5. 其他:感染性血栓形成,如靜脈血栓,也可引發敗血癥。
敗血癥的防治關鍵在于早期識別感染源,及時有效治療局部感染,并加強全身抗感染措施。對于有高風險因素的患者,應密切監測體溫變化和生命體征,以盡早發現并干預敗血癥的發展。請在醫生指導下進行診斷和治療,切勿自行判斷和用藥。
自行處理身體不適可能加重病情,及時就醫并遵循醫生的治療方案是關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