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性別認同是孩子探知外在世界的途徑之一,是一個人對自我性別的歸屬感,也就是對于自己是男是女的劃分。每個人成長的過程,都是一個對自身、對他人不斷探索認同的過程。3~4歲時,大部分孩子已經能認同自己和他人的性別。
有的家長以為孩子能準確地叫出“叔叔”或“阿姨”,就是對性別的認知合格了。有的家長則局限于性生理教育,完全忽視了性別角色教育。
性別角色決定了人的性角色和未來的社會角色,它既包括對自身的認識,也包括對他人及環境的認識。
通過性別角色教育,孩子會知道自己要成為一個怎樣的人,承擔什么樣的責任,如何建立自我的觀念,如何尊重異性以及如何與別人交往合作。如果孩子在幼年時性別認同模糊,性別角色紊亂,長大以后的性取向就很可能受到影響。
同性戀的形成原因固然復雜,但幼時在性別認同方面的認知障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另外,一些幼時便產生性別角色紊亂的人,內心所渴望的性別與真實的性別產生沖突,形成內外不平衡的壓力。這樣的人喜歡穿異性的衣服,認同身邊的異性;有些還會把這種矛盾表現在角色扮演的層面上,做異性所做的事,最后發展到選擇變性。
男女兩性生理機能上的差異是先天性的,認知能力、人格特征等方面的差異則是后天形成,是社會化的結果。男女在家庭生活和社會生活中扮演什么角色,取決于從兒童期開始接受的成人的影響和教育。因此,性別教育在幼兒階段的實施,顯得尤為重要。
我們提倡“男孩要有男孩樣(剛毅、果斷等)”、“女孩要有女孩樣(溫柔、細心等)”,培養孩子與其性別角色相符的個性,這會對他的生活和學習產生極大幫助。如今,大多數的城市孩子沒有兄弟姐妹,又住在封閉單元的生活環境中,這就需要家長從性別教育的角度,為孩子形成良好認知打下基礎。
在對孩子進行性別教育的時候,家長一定要注意態度,對性別認同混淆或行為偏差的孩子,不能簡單地訓斥,讓孩子產生緊張甚至是犯罪感。應循循善誘,最好能“潤物細無聲”地為孩子上好這人生重要的一課。
必須防范寶寶性早熟
一次,丫丫(化名)媽在給兩歲的丫丫洗澡時,發現女兒的乳房似乎不太正常,更可怕的是,沒過兩個月,乳房竟然越長越大,丫丫媽媽嚇壞了,以為女兒得了什么怪病,連忙帶著丫丫找到了內分泌專家。
經醫院內分泌科醫生檢查,認為是典型的假性性早熟。這么小的孩子,怎么會有這種現象呢?
原來,兩歲的丫丫乳房發育是被媽媽的豐乳霜所連累的――丫丫媽為了漂亮,幾個月前開始使用豐乳霜。丫丫媽總愛貼身抱著女兒,這樣一來,久而久之,豐乳霜就被丫丫吸收了。
丫丫屬于假性性早熟,幸好情況不太嚴重,不需要給丫丫吃藥,只要讓孩子以后避免接觸豐乳霜等含有雌性激素的藥物,幾個月以后,最多半年,癥狀自然就會消失。
無獨有偶,據報道,3歲的小女孩娟娟(化名)突然陰道流血。父母開始還以為是受了外傷。但是第二個月,類似情況又出現了,母親不得不給她處理月經。后來,父母又發現女兒的乳房開始發育,這時,父母才發覺事情不妙,立即帶著女兒到醫院診治。醫生診斷為真性早熟,長期下去將會影響發育,尤其是身高。經過醫院3個月的治療,娟娟的月經停止了,乳房發育也停止了。
兒童早熟,越演越烈
性早熟是指在性發育年齡以前出現了第二性征,即乳房發育,陰毛、腋毛出現,身高、體重迅速增長,外生殖器發育。目前一般認為,女孩在8歲前第二性征發育或10歲前月經來潮;男孩在10歲前開始性發育,可診斷為性早熟。由于性發育與多種因素有關,而且人的生長發育是一個連續的過程,因此,并沒有一個十分精確的界限。有些學者認為,女孩在7歲前乳房明顯發育或在9歲前月經來潮,男孩在9歲前開始性發育,才稱性早熟,需全面檢查。
性早熟還有假性性早熟,即幼小的寶寶沒有生育能力,只表現為副性征的出現,如單純的乳房提早發育、外陰生殖器發育、陰道流血等。丫丫就是屬于這類情況。
性腺早育,原因多多
家長們常常會問?兒童性早熟的原因很多,其中環境污染可能是重要環節。讓我們看一看環境污染物中的雌激素物質吧、擬除蟲菊酯類、塑料原料和塑料增塑劑、去污劑以及洗滌劑中的表面活性物質,還有食品、油漆中的某些添加劑等等……這些進入寶寶身體后,會干擾內分泌系統功能。
如何減少環境污染對孩子生長發育的影響,是目前困擾醫學界的難題。作為家長,我們在生活中必須讓孩子盡量遠離“催熟”源。日常生活中,父母要多留心觀察寶寶是否有第二性征過早出現的現象。孩子身高突然加速增長,或者女孩子訴說乳房、小腹疼痛,家長就應該有所警覺。如果發現孩子有性早熟傾向,家長應及時向醫生咨詢,或直接帶孩子去醫院,找出性早熟的原因,有針對性地給予治療。同時,注意不要給寶寶造成心理壓力。
遠離早熟,少肉多菜
清代名醫程國彭有句至理名言:“虛羸之體,全賴用胃,莫嗜高粱,淡食為最,口腹無饑,真真可貴?!痹谌粘I钪校乐箤殞毿陨L過快,最好是“粗茶淡飯、蔬菜常伴”。即使有些寶寶身體虛弱,也不要過分進補,更不要隨便給孩子進食人參、蜂王漿、燕窩、花粉、冬蟲夏草、阿膠、鹿茸等補益之品。因為這些東西都可以引起寶寶性早熟。南方不少家庭煲湯都喜歡加些藥材,一家人不分老少都喝同一鍋湯,長年累月,喝下來,大人是感覺滋潤了,但孩子很可能喝出問題,甚至出現性早熟的征兆。
從那些性早熟的兒童來看,他們的飲食多以葷菜為主,不少孩子平時甚至不吃蔬菜。有的家庭里,家長平時沒時間陪孩子,對孩子進行補償最直接的辦法是想吃什么給什么,孩子控制不住自己的食欲,而做父母的看著自己的孩子大口吃肉,心里美滋滋的,還以為吃得越多越有利于長身體。殊不知,長年累月地過食補腎氣的食物,最后卻適得其反。
寶寶不宜
多吃的食品:
?飼料喂養的禽肉
現今市場上出售的家禽,絕大部分是用拌有快速生長劑的飼料喂養的,特別是禽頸,“促熟劑”殘余主要集中在家禽頭頸部分的腺體中,因此,吃雞、鴨、鵝的頸部,就成為“促早熟”的高危行為。
?反季節蔬菜和水果
冬季大棚里產的草莓、西紅柿等,春末提前上市的梨、蘋果、橙和桃等,幾乎都是在“促熟劑”的幫助下才反季或提早成熟的,一定要避免給幼兒食用。
?油炸類食品
特別是炸雞、炸薯條和炸薯片,過高的熱量會在兒童體內轉變為多余的脂肪,引發內分泌紊亂,導致性早熟;而且,食用油經反復加熱使用后,高溫使其氧化變性,也是引發“性早熟”的原因之。每周光顧“洋快餐”兩次以上,并經常食用油炸類膨化食品的兒童,“性早熟”的可能性是普通兒童的2.5倍。
?某些兒童口服液
針對兒童市場的很多標榜“長高長壯”的補劑和口服液,相當一部分含有激素成分。這些激素使孩子在五六歲時長得比同齡兒童高大壯實,其骨齡已達8歲或10歲。而等孩子進入正常發育階段時,反而不見長了。
總之,要盡量避免孩子營養過剩,飲食應該均衡,另外,還要避免使用激素類藥物,避免進食含激素的食物,對某些洋快餐、反季節蔬菜和顏色特別鮮艷,形體超出常規的水果也要少吃。平時可多吃海魚、海帶和常見的蔬菜水果。
小貼士:
家長要放好自己的化妝品和避孕藥物,由避孕藥所致的兒童假性性早熟也時有發生,育齡母親應將避孕藥妥當保管,放在寶寶拿不到的地方。
有條件的情況下,盡量和孩子分房睡。
建議父親常和兒子一起洗澡;母親常和女兒一起洗澡。這樣,父母可以在很自然的狀態下觀察孩子發育的情況,而且,一起洗澡還能培養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感情。
(責任編輯:嚴毓芳 )
文章關鍵詞:
一天,一位媽媽帶著孩子到心理咨詢中心,孩子白白嫩嫩,大眼睛,穿件花衣,醫生都以為是小姑娘??伤麐寢屨f:“我們家孩子是個小子啊!都快7歲了……詳細>>
女兒才8歲,怎么就見她的乳房開始發育了?兒子剛9歲,為什么他的“小雞雞”顏色和大小就有了變化?不少父母都產生過這樣的疑問:孩子是不是性早……詳細>>
對孩子的性教育大多從四歲開始,在孩子有了理解力之后開始進行。而三歲左右或者三歲之前的孩子的性教育重點應放在性別教育上,使其在幼年時期懂得……詳細>>
每個男孩的成長除了“父親的責罵”還都伴有“母親的哭泣”,當然在性教育里面母親不僅僅是只作為哭泣的主角出現在孩子的面前。詳細>>
男孩做變性手術,想做女人;女孩做變性手術,想做男人。孩子的性別角色教育到底有沒有影響和問題呢?據一男孩自己透露,他從小就自認為是女孩,一……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