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健管學會年會召開
2016年4月9日,第五屆華南地區健康管理論壇暨2016 廣東省健康管理學會、廣東省健康服…[詳細]
現代兩性生活中,很多人為了避免意外的發生都會使用一些避孕方法進行避孕。尤其是令人擔心的意外懷孕,一些措施不當就會導致懷孕。那么,緊急避孕應注意什么呢?下面小編來帶大家了解一些避孕常識。
1、緊急避孕只是一種應急方式,并非一種常規避孕措施。應正確選擇適合自己的避孕方法,而不應寄希望于經常使用緊急避孕藥。
2、緊急避孕要在醫生指導下進行。緊急避孕藥物應在性生活后72小時內服用,超過72小時失敗率較高。
3、緊急避孕的有效率明顯低于常規避孕方法,而且由于用藥劑量高(一次緊急避孕的藥量一般相當于8天的常規短效口服避孕藥量),副作用也明顯高于常規避孕藥,如改變月經周期等。
4、超量及頻繁使用緊急避孕藥可能會給身體帶來損害。多次重復服用緊急避孕藥,會導致月經紊亂、出血或點滴出血延長,給婦女生活、工作帶來不便。
5、藥物緊急避孕只能對本次無保護的性生活起作用,本周期服藥后性生活仍應采取其他可靠的避孕措施。如果不注意,用藥的當月就可能懷孕。
6、緊急避孕失敗而妊娠者,新生兒畸形發生率高,必須終止妊娠。
7、一個月經周期中只能用緊急避孕藥一次,第二次則會失效。
口服避孕藥的認識誤區
大多數女性認為,口服避孕藥其害大于其利,網上一直流傳著口服避孕藥會發胖、長痘痘、影響生育力等副作用,這些都對女性的心理和生理帶來了一定的影響,現在我們就看看口服避孕藥的認識誤區!
第一個誤區:口服避孕藥會讓人發胖和長痘痘
現在很多年輕的女生都會以為口服避孕藥吃了之后會讓人發胖和長痘痘,這是從父輩們的經驗中得出的。沒錯,會引起發胖和長痘痘的避孕藥是有,但是已經是很多年前的技術了。而如今,新一代的常規口服避孕藥的雌激素含量從原來的150微克減少到30微克,甚至20微克。因此,極大地降低了口服避孕藥因激素過多而出現的不良反應。
提醒:第一次服用口服避孕藥的MM最要選擇激素含量較低的產品。有少部分女性在服藥的頭幾個月會出現輕微的增重現象,或者有頭暈、惡心、乳房脹等早孕反應。堅持服用,約3個月這些癥狀就會逐漸消失。
第二個誤區:口服避孕藥影響生育能力
西方的大部分女性都知道口服避孕藥不會影響內分泌和生育能力,而且老公還不用使用安全套。但是根據我國的調查結果顯示,有23.84%的女性覺得口服避孕藥會影響生育能力,對寶寶的成長會造成影響。但事實正好相反,大量的臨床實踐表明,常規口服避孕藥在停藥后的第一個周期內就可以恢復排卵,不會影響寶寶的健康。
提醒:要知道,口服避孕藥和緊急避孕藥并不相同。緊急避孕藥不能代替常規的口服避孕藥,更加不能經常吃。否則會對下一次月經會產生一定的影響。
第三個誤區:口服避孕藥會缺乏性欲
網上一直都流傳著這個說法。但專家認為,避孕藥是最可靠的可逆性避孕方法,失敗率極低。在避免男人帶套的同時,還極好地起到了避孕的作用。保證了性生活的質量。
第四個誤區:口服避孕藥會致癌
對于這個說法,專家鄭重地聲明說雖然口服避孕藥里面含有激素,但是只要使用得當,不僅不會致癌,還有防癌的功效。同時口服避孕藥還可以讓子宮內膜變薄,減少發生增生的情況,起到保護子宮內膜壁餓作用。
和避孕藥犯沖的幾種藥物
現代兩性生活中,為了不出現意外懷孕的現象,很多女性在性愛時都會選擇喝避孕藥、使用避孕套等。殊不知,很多藥物是不能和避孕藥一起吃的。那么,和避孕藥犯沖的藥物有哪些呢?下面小編來告訴大家一些避孕常識。
1、抗菌素
有人曾對38名服用避孕藥同時用氨芐青霉素、新霉素、四環素、復方新諾明、氯霉素而導致避孕失敗的婦女進行觀察,發現其失敗原因是抗菌素抑制了腸道細菌群,使之產生的葡萄糖醛酸酶的數量大大減少,從而影響了避孕藥在腸道內吸收,使血液中避孕藥濃度下降而達不到避孕效果。
2、利福平
它是常用的抗結核藥,能使口服避孕藥的主要成分炔諾酮和炔雌醇的代謝加快,降低血液中的藥濃度,還有可能使子宮內膜部分脫落而出現點滴出血或淋瀝不盡,同時使避孕藥效降低而導致避孕失敗。
3、抗癲癇藥
這類藥是酶的誘導劑,如苯巴比妥、苯妥英納、卡馬西平、撲癲酮等。當患有癲癇的婦女服用這類藥時,均能促使肝細胞內藥物代謝酶的增加,加速對口服避孕藥藥效的破壞,同時也會增加孕激素與球蛋白結合率,使游離的孕激素濃度大大降低,導致避孕的失效。
4、灰黃霉素
這是一種抗真菌藥物,它在與避孕藥并用時,可改變肝粒體酶的活性,使甾體激素濃度下降而致經血減少,導致避孕失敗。國外曾報道有20多名服用避孕藥的婦女,在服用灰黃霉素后,有15名經血量減少、5名閉經、2名懷孕。
5、酶促進劑
如眠爾通等鎮靜安眠藥,保太松等治風濕性關節炎的藥物。這些藥有酶促作用,可促進肝粒體酶催化藥物的代謝活性,加速對口服避孕藥的代謝,降低避孕效果。若必須使用安眠藥時,可選用安定替代,不要服用其它鎮靜安眠藥。
(責任編輯:方毅 )
2016年4月9日,第五屆華南地區健康管理論壇暨2016 廣東省健康管理學會、廣東省健康服…[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