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健管學會年會召開
2016年4月9日,第五屆華南地區健康管理論壇暨2016 廣東省健康管理學會、廣東省健康服…[詳細]
早期性教育的好壞決定孩子一生的性觀念。家長要讓孩子從小懂得性是一件正大光明并且美好的事,這樣才能讓他們最終發育成一個正常、健康的成年人。
首先,家庭性教育應注意順其自然,但還要注意把握時機。當孩子提出性問題時,是對孩子進行性教育的最佳時期。父母就應微笑著看著孩子的眼睛,坦然給以回答。例如對孩子提出的“我是從哪里來時”的問題時,父母應該讓孩子知道他是爸爸、媽媽相愛結合而生下來的,并且可以描述具體一些,可以這樣講解:當爸爸媽媽互相親愛的時候,他們喜歡靠得很近,接吻擁抱,于是他們做愛。爸爸把陰莖放到媽媽的陰道里。媽媽的肚子里有許許多多微小的卵子。爸爸有一種特殊的精液,里面有精子,精子和卵子結合后吸收營養,逐漸長成嬰兒。假如從孩子很小的時候就談論這些事情,那么當他們進入青春期,就可以很容易地談到性,他們也學會了如何向父母請教這方面的問題。
另外父母可以根據孩子年齡的增長,認知能力的發展,制定性教育計劃,確定各階段的教育內容和教育方法。結合生活實際,循序漸進、科學誘導。如,對嬰幼兒來說,性教育的最初內容是讓孩子認識自己的身體,幫助他們形成正確的性別自認(自認的性別與生物特征相同)和性角色定位,防止性壓抑,正確解答孩子提出的有關性的各種問題,學會與異性小朋友友好游戲。例如孩子也許會對自己的性器官感到好奇,在幫孩子洗澡時就可以順便教他認識自己的身體,指出他的生殖器官,并教給正確的名稱,這樣孩子看待性器官就會同看待自己的頭發一樣自然。對四五歲的孩子,還可以運用外貌有雌雄差異的動物進行性別差異的教育,同時也利于培養孩子的觀察力,發展思維力、想象力。例如世界上公的動物比母的動物長得好看。如公孔雀尾巴很大,羽毛鮮艷,會開屏,很漂亮,母孔雀是禿尾巴。童年期的孩子,性教育的重點應該是“生命的起源”。要讓他們了解“我是父母相愛而生下來的”,回答要簡單、明了,可以采用動植物的情形來解釋兩性的結合、受精、懷孕、生產的道理,也可以直截了當地講人的性和生殖。與八歲前的兒童討論懷孕、分娩,他們不會出現困窘。上小學后,向女孩講月經現象,避免她們月經初潮時驚慌失措,甚至對性造成骯臟的印象。上初中后,家長可認真地給孩子講解,性行為應是夫妻之間的行為,一般分為3個階段:邊緣性性行為,比如拉拉手;過程性性行為,包括擁抱、接吻、撫摸等;實質性性行為,也叫目的性性行為。在這個過程中,第二階段最重要,未婚者應把行為控制在這一步。孩子成人后,除了教育他們從道德層面盡量避免性行為外,還要教他們學會使用安全套等避孕器具,學會保護自己。
對孩子性教育宜早不宜遲
一是壓抑孩子的好奇心,當孩子提出諸如“我是誰生的?”“我是怎么生出來的?”的問題時,其實只是對“性”感興趣,這僅僅是一種求知欲的反映,如果父母不但不回答反而斥責他們,就會扼殺他們的好奇心。但壓抑他們的求知欲望只會導致愚昧,就像吃飯,若把胃口敗了就什么也不想吃了。同時這還造成一種印象,孩子們會覺得有些問題是不能問的,問了要挨罵的,這樣就會造成他們從小對性有一種神秘感、罪惡感、骯臟感,從而影響他們的性生理的健康發展。
二是當孩子的言語和行為一旦涉及性問題,如玩“過家家”游戲、用手觸摸生殖器或罵臟話時,父母往往斥責打罵,造成孩子的怯懦行為。
三是當孩子進入初中后往往愛談論兩性問題,說話帶臟字,他們會通過這種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成人氣概和成熟,越是大人保密的事他們越是談論得起勁,這樣就會造成錯誤觀念在青少年當中的流行。如果不是采取禁錮的態度,而是采取發展科學的適時的性教育,他們也不必嘀嘀咕咕地去談論,有些男女同學的正常來往常常引起老師、父母的過分敏感,動輒斥責、謾罵,結果在逆反心理的影響下,管制越嚴越糟糕。
四是丑化性行為,把性說成淫穢不堪、骯臟下流,宣揚“萬惡淫為道,百善孝為先”,造成青少年對性的厭惡心理,成年后有可能形成對正常性行為和性反應的嚴重抑制。采取寬容和引導的態度,給予正確的教育和幫助是必要的,若社會道學氣氛太濃,過于苛刻,容易造成心理沖突,甚至可能毀滅孩子們。
既然回避性教育會給孩子帶來這么多的危害,那么,父母就應該行動起來,對孩子進行恰當的性教育,為此,有關專家建議父母可以這樣做:
樹立正確的性觀念
父母首先自己應該樹立正確的性教育觀念,要知道,性教育對孩子來講是必須的、有益的,對孩子關于性方面的提問絕不應回避,而應該盡可能地給孩子以正確的解答。父母應該把性當做每個人成長過程中必須要了解的科學理念和知識來介紹給孩子,要把性看做是美好的,一定要確立這個觀念。
根據孩子年齡,恰當教育
有的父母在回答孩子的提問時,很擔心給孩子講到什么程度合適,既怕講淺了孩子沒理解,更怕講深了對孩子產生副作用。其實,這是父母不必過分擔憂的問題,因為孩子的智力發展是分層次的,因此他提出的問題也往往是符合他的年齡特點的,父母的講解只要符合他理解的程度就可以了。一般情況下,孩子不會追根究底地去“打破沙鍋問到底”。
父母講解時,要根據孩子的年齡段來進行,同時還要掌握好與孩子交流的技巧。要坦然面對孩子的提問,不要因為擔心尺度問題而回避提問。當然,也有的孩子提出一些超出他年齡段的問題,這時父母不要因為不符合孩子的年齡特點就不回答他,而要用簡潔的、他能理解的話告訴他最基本的道理就可以了,不需要深入地去解釋。
不可欺騙孩子
如果父母對孩子提出的性問題,采取欺騙手法回答他們,如告訴孩子他們是撿來的、石頭里迸出來的也不是明智的,因為真相總會被孩子們識破的,知道大人是欺騙他們,于是他們會變得虛偽起來,可能會導致孩子成為偽君子,孩子不再誠實、天真無邪。
對孩子進行性教育宜早不宜遲
性教育要早,專家建議在小學二三年級就進行性的生理知識和教育,告訴他們男孩和女孩的區別、孩子是怎么來的,以及如何保護自己。孩子知道了這些知識,將來就不會那么好奇,也會坦然地去面對,更會知道怎么樣愛護自己。
當然有些原則是需要父母強調的,如戀愛不宜太早,對感情問題要有責任心。父母應該嚴肅地表達這些原則,讓孩子知道在性問題的處理上是有原則的。
及時回答孩子的性問題
當孩子提出性問題的時候,父母一定要及時坦率地回答,發現問題就及時解決,如果問題堆積在一起,就更難處理了。而且,還可能讓孩子漸漸對父母失去信任,再有問題也不會去找父母了。
及時處理孩子不良的性行為和思想
要對一些不良行為和思想及時處理,給孩子灌輸一些正確的性觀念,還要注意媒體對孩子的不良影響,當孩子接觸到這些不良信息時,不要簡單地呵斥,而應該用科學的觀點加以剖析,讓孩子懂得什么是真正的科學和健康,有效避免因閉塞的性教育給孩子帶來傷害。
兒童性教育的六條規則
兒童性教育分為嬰兒期、幼兒期、兒童期、少年期和青年期五期, 叫五期性教育。家長應該教會孩子知道如何保 護自己,鼓勵孩子的獨立傾向,要求孩子要男女有別,特別應教育男 孩子要尊重女性。教給孩子男女交往的一般道德規則,要孩子自尊、 自愛。
1、永遠不要正式“談性”
鄭重其事地談性注定是要失敗的。應該找機會多談談跟性有關的問題。實施“機會教育”,重要的是一針見血而不是長篇大論。
2、性教育不一定是同一性別的事情
孩子有了性的疑惑父母都可以談,讓孩子同時在父愛和母愛中攝取雙親氣質中的良好方面,父母的良好“同化”對子女性的健康成長的影響是深遠的!
3、性和愛的教育首先應該強調的是“能做什么”
不要老是在孩子面前強調“不能做什么”。父母同時開出一張在性行為方面不能做什么的清單,孩子反倒產生“聽上去很有趣味,我為什么不去試一試”的感覺。在你說出能做的事情(如握手或擁抱和kiss)時,必須同時說出下列兩種不能做的事情:“結婚以前不能性交”和“永遠不能傷害另一個人”。
4、父母雙親同時施教
性和愛的教育最大的危險是父母雙親在性道德和性思想方面產生分歧。父母雙親是愛和被愛最親近的典范。
5、性和愛的教育不是一生只有一次的教育
不要指望進行一次性教育就能使孩子終生免疫,其中的道理正如一再要孩子自己整理房間并不能使孩子的房間永遠保持整潔一樣。
6、兒童早期性教育的內容主要應注意:
樹立正確而恰當的性別同一性和性別角色;
從小防止性壓抑和性抑制;
正確地回答兒童提出的有關性問題。
(責任編輯:方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