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健管學會年會召開
2016年4月9日,第五屆華南地區健康管理論壇暨2016 廣東省健康管理學會、廣東省健康服…[詳細]
據有關資料顯示,85%性侵兒童案是熟人所為。當兒童遭遇性侵,他們所受到的身心傷害是無法泯滅的,因此此時他們更需要心理輔導和治療。那么,到底如何撫平性侵兒童的心理創傷呢?又如何走出心理陰霾呢?
在處理孩子被性侵害事件的過程中,要以能夠最大限度保護受害孩子的角度出發,一定要把握以下9個原則:
第一時間進行評估和創傷處理
父母發現事情的當時,如果孩子的身體受到傷害,父母要帶孩子在第一時間進行醫療評估和創傷處理,醫療評估可以作為控告罪犯的證據之一。收集能夠證明罪犯有罪的相關證據并及時報案。
同時父母要以孩子能夠理解的方式和語言,向孩子解釋身體受到的傷害,并同時告訴孩子身體很快就能夠康復。
消除孩子的懼怕心理
父母要態度平靜地詢問孩子事情發生的具體細節,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現出憤怒或吃驚等情緒,那會使孩子被驚嚇,不敢說出實情和具體細節,這樣父母就了解不到孩子受到的具體傷害。
要鼓勵孩子將全部細節講出來,消除孩子懼怕被父母責備和打罵的心理,父母要抱著孩子對他說:“寶貝,你能夠將這件事情告訴爸爸媽媽,我們非常感謝你,說明你信任我們!”
但是,如果父母多次重復地詢問事情經過會使孩子擔心自己做錯了什么,給孩子帶來精神壓力,所以,在第一次詢問孩子的時候要盡量仔細。
讓孩子遠離侵害人
父母應該讓孩子遠離對孩子進行性侵害的人。將罪犯繩之以法是最大快人心的事情,但這需要父母收集充分的證據。如果因為沒有足夠的證據或者其他原因讓侵害者服法,父母要警告或想辦法讓侵害者遠離孩子。
如果是家里的親戚,要警告他不可以再接近孩子,如果是孩子的老師,父母要警告他不可以再接近并傷害孩子,或與學校協商離開這個班級。總之,遠離性侵害者才能夠保護好孩子。
不要讓孩子反復講述被傷害的過程
父母可以讓孩子配合公安機關的調查取證,但不要讓孩子對公安機關或其他機構或媒體多次敘述被性侵害的過程,這會帶來一次又一次的心理傷害,加重孩子創傷后的痛苦。
大范圍的媒體報道會使孩子陷入同伴關系的困難中,被同伴孤立或被嘲弄,或將此事作為攻擊孩子的材料。
做好安慰工作
對于已經明白這是一場發生在自己身上的災難的孩子,身體完整感和身體形象受到了破壞,孩子會認為自己已經不再是以前那個完美的人了,擔心父母不再愛自己。所以,父母一定要經常抱著孩子,告訴他:“你永遠是爸爸媽媽的寶貝,我們永遠都會愛你!”讓孩子明白爸爸媽媽永遠不會拋棄他。
父母更要讓孩子從父母的擁抱和言語中感受到堅定不移的愛,這是孩子修復心靈創傷的精神力量源泉。父母盡量不要當著孩子的面發泄情緒和議論此事的處理方式,也不要因此事而顯得緊張不安,這會使孩子感覺自己做了什么錯誤的事情使父母如此不開心。
不要“追究”孩子的責任
父母要讓孩子知道,這不是他造成的錯誤。父母不可以責備孩子沒有保護好自己,不可以以打罵受害孩子的方式發泄自己的憤怒,不可以帶著孩子上門討說法,不可以讓孩子感覺到父母因此事而丟臉,這會讓孩子感到失去最后的保護之地而陷入絕望的深淵。
在生活和學習上更加關心孩子
父母和老師要理解受到性侵害的孩子出現的心理創傷行為,受害孩子會出現注意力不集中、成績下降、無心做作業等問題,這是孩子的心理創傷反應,不是孩子學習態度的問題。
老師要給予受害孩子更多的寬容和關愛,耐心等待并幫助孩子從創傷中恢復。父母要與老師及時溝通孩子的心理狀況,及時了解和幫助孩子。
及時與心理醫生溝通
父母要尋求專業心理醫生來幫助孩子,及時與心理醫生交流孩子的狀況,配合心理醫生幫助孩子進行心理康復,這對孩子的心理康復非常重要。
及時采取措施防范孩子再次被侵害
在受害孩子轉入正常的生活和學習之后,家長和學校要加強對孩子進行預防性侵害的教育,同時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避免再次發生對孩子的性侵害,例如經常與孩子談心、與老師交流等等。
以上就是有關性侵兒童如何撫平心靈創傷走出心理陰霾的詳細介紹。在這里康路網小編溫馨提示:父母一定要永遠做孩子堅定的支持者與守護者。當出現性侵兒童事件時,廣大父母朋友們一定要積極撫平心理創傷,避免二次傷害,幫助孩子走出心理陰霾,還他們美好明天。
(責任編輯:方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