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鈣會導致腎結石嗎?腎結石別吃富含草酸食物
在我們的身邊,不乏一些患腎結石的人,腎結石是由于機體內膠體和晶體代謝平衡失調所致,與感染、營養代謝紊亂、泌尿系統異物、尿郁積以及地理氣候等因素有關。根據結石成分的不同,腎結石可分草酸鈣結石、磷酸鈣結石、尿酸(尿酸鹽)結石、磷酸銨鎂結石、胱氨酸結石及嘌呤結石六類。
三大常見的腎結石的治療誤區
1、認為補鈣會導致腎結石
長期以來,人們認為腎結石病人要限制鈣的攝入,因為對腎結石的分析表明,腎結石中80%是鈣質。近年來研究證實,這一觀念是腎結石的治療誤區,而且結論剛好相反:增加鈣的攝入反而可以減少患腎結石的危險性。研究者分析認為,發生腎結石的原因不是因為鈣太多,而是人體中鈣代謝發生了紊亂,造成不正常的“鈣搬家”所致。
2、認為沒有癥狀的結石不用治療
不痛的腎結石相反可能因為沒有及時被發現,而引起極為嚴重的惡果,是比較嚴重的腎結石的治療誤區。結石作為異物長期存在于腎臟中,不僅會引起感染,摩擦腎黏膜引起血尿,還可能引起泌尿系統梗阻,導致腎積水,甚至使腎功能完全喪失。臨床已經證實,結石的長期慢性刺激,還有并發腎臟腫瘤的可能。
3、認為所有結石都能溶排
大于0.5厘米的結石,要采用藥物排石是很困難的。中藥排石主要是利用其利尿的作用,絕不是像廣告上所說的可以將結石溶解排出。如果吃了1-2個月的藥仍不見效,最好換個方法試試。長期吃藥只會損傷腎臟功能。這也是常見的腎結石的治療誤區。
預防腎結石,可以從飲食入手。
1、多補充營養素
維生素A:是維持尿道內膜健康所必要的物質,它也有助于阻礙結石復發。健康的成年人,一天需攝取5,O00單位(Iu)的維生素A。一杯胡蘿卜便能提供10,055 Iu的維生素A。其他富含維生素A的食物尚有綠花椰菜、杏果、香瓜、南瓜、牛肝。
注意:維生素A在高劑量時有毒。故欲補充維生素A之前,應先經由醫師同意。
維生素B6 :10毫克,每天2次。與鎂并用時,B6能減少尿液中的草酸鹽,這是腎結石中常見的礦物鹽。
纖維素:加食米糠,可以防止結石發生。
2、多喝水
不論你的結石屬于哪一類,最重要的預防之道是提高水分的攝取量。水能稀釋尿液,并防止高濃度的鹽類及礦物質聚積成結石。合適的飲水量是達到一天排2升的尿液,就算足夠。如果你一整天都在烈日下工作,你需要喝2加侖的水。
3、少吃鹽
如果你有鈣結石,應該減少鹽分的攝取。你應將每日的鹽分攝取量減至2-3克。
4、控制鈣和蛋白質的攝入量
結石中有兜%是由鈣或含鈣的產品形成的。如果你上一回的結石,主要是鈣的成分,則你得注意鈣質的攝取。如果你正服用營養補充晶,首先需要請教醫師是否必要。其次是檢查每天高鈣食物的攝取量,包括牛奶、干酪、奶油及其他乳制品。牛奶及抗酸劑可能產生腎結石。
腎結石與蛋白質的攝取量有直接的關聯。蛋白質容易使尿液里出現尿酸、鈣及磷,導致結石的形成。假使你曾患過鈣結石,應特別注意是否攝取過量蛋白質,尤其假使你曾有尿酸過多或胱胺酸結石的病歷。每天限吃180克的高蛋白食物,這包括肉類、干酪、雞肉和魚肉。
5、勿吃富含草酸鹽的食物
大約60%的結石屬于草酸鈣結石。因此,應限量攝取富含草酸的食物,包括豆類、甜菜、芹菜、巧克力、葡萄、青椒、香菜、菠菜、草莓及甘藍菜科的蔬菜。也避免酒精、咖啡因、茶、巧克力、無花果干、羊肉、核果、青椒、紅茶、罌粟子等。
預防腎結石的六食療方
1、胡桃仁100g,大米200g,加水煮稀粥飲用。
2、向日葵梗心100厘米,剪成3厘米長的小段,水煎服,每日1次,連服1個月。
3、荸薺莖30g-60g,煎湯代茶飲。
4、鮮葫蘆搗爛后取其汁,調以蜂蜜,每次服半杯,每日2次。
5、鮮楊桃5個切成塊,加清水5碗煎至3碗,沖入蜂蜜飲用。
6、南瓜子20g去殼取仁,搗爛成泥,加白糖適量攪拌,早、晚空腹用溫開水沖服。
(責任編輯:鄭夢雪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腎病嚴重,中成藥補腎能否一起使用?
2024-10-24服用腎寶片期間抽煙是否有影響?
2024-10-24購買補腎類藥品價格越高效果越好嗎?
2024-10-24七葉皂苷鈉片有無副作用,腎炎患者能否
2024-10-24服用腎寶片期間能否喝毛冬青泡的水
2024-10-24請問哪里能買到匯仁腎寶口服液?
2024-10-24血小板凝集率增高應如何應對
2024-10-24慢性腎炎患者服用黃芪顆粒效果如何?
2024-10-24
熱門文章
什么是糖尿病腎病?糖尿病腎病主要有哪些癥狀?
2024-10-23什么是高血壓腎病?高血壓腎病什么癥狀?
2024-10-23腎虛吃什么藥好得快
2024-10-22高血壓腎病如何區分良惡性?高血壓腎病患者的預期壽命是多長?
2024-10-22糖尿病腎病該怎么治療
2024-10-18糖尿病腎病有哪些常見癥狀?
2024-10-17腎陰虛證的常見癥狀與識別方法
2024-10-14老人罹患腎囊腫合并多種基礎病 單孔腹腔鏡技術實現“微創”切除
2024-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