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問題或加重腎囊腫 腎囊腫的飲食禁忌有哪些
腎囊腫是成年人腎臟最常見的一種結構異常,可以為單側或雙側,一個或多個,直徑一般2cm左右,也有直徑達10cm的囊腫,多發于男性。隨著年齡的增長,發生率越來越高,單純腎囊腫一般沒有癥狀,只有當囊腫壓迫引起血管閉塞或尿路梗阻時可出現相應表現,有可能對腎功能產生影響。當囊腫超過5cm,應進行相應的治療,包括囊液抽吸術并囊內注射硬化劑或行手術治療。
腎囊腫是一種常見病、多發病,一般多發病于35-45歲之間,主要表現為腹脹、腹痛(運動時加劇,平臥后減輕)、腹部腫塊、高血壓、血尿、貧血,少數有紅細胞增多癥,50%患有伴有肝囊腫,胰、肺,脾、骨骼,睪丸、卵巢、甲狀腺亦可有囊腫,少數可有顱內小動脈瘤。那么,哪些因素會引發腎囊腫,日常該如何診斷腎囊腫,腎囊腫日常保健該怎么做呢?
三個因素加重腎囊腫
1、飲食不潔,腎囊腫患者應注意飲食的健康,不可盲目進行。如果飲食不潔,輕者易致腸胃疾病,重者發生中毒甚至危及生命。
2、飲食偏嗜,腎囊腫患者應保持良好的飲食習慣,注意飲食偏嗜,如多食生冷寒涼,則易傷脾胃陽氣,多食辛溫燥熱則可使胃腸積熱,再有五味偏嗜,久則易傷內臟。
3、飲食不節,是導致腎囊腫的原因之一。如過饑則營養不足;過飽則易傷及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并且發生氣血流通障礙;過食肥甘厚味則易化生內熱。
腎囊腫患者還應注意飲食禁忌,不可食用辛辣食物,不能抽煙喝酒,不吃巧克力、咖啡、海魚、蝦、蟹等“發物”;過咸類食物,特別是腌制類;被污染的食物如不衛生的食物、腐爛變質的、剩飯剩菜等;燒烤類食物都不能吃;除此之外,還應限制動物類高蛋白、高脂肪及油膩類食品,即上述之肥甘厚味;限制豆類及豆制品,特別是腎功能不全患者更需注意。
腎囊腫的危害
危害一、囊腫破裂感染
腎囊腫患者如果不重視治療或者因為治療不當,囊腫在體內持續增大,囊腫體積逐漸增大,增大到一定程度,囊腫破潰,會造成嚴重的感染,嚴重影響患者體內健康,后果不堪設想。
危害二、嚴重并發癥
腎囊腫患者臨床治療比較麻煩的是出現一系列的并發癥,如血尿、高血壓、浮腫、腎功能不全、尿毒癥等等。這就要求患者在重視病情的時候,預防并發癥的發生。
危害三、腎功能衰竭
腎功能衰竭是由于患者體內囊腫不斷增多,囊腫數量和體積同步增加,患者的腎臟發揮功能的部分受擠壓,影響腎臟的正常功能。久而久之,發展為腎衰竭,嚴重腎衰竭晚期發展為尿毒癥,目前治療尿毒癥沒有明顯有效的方法,患者只能依靠透析和腎臟移植維持生命。
怎樣的飲食緩解腎囊腫
1、飲食禁忌
飲食就是緩解疾病的最佳方法之一,尤其是要注意不要隨意的飲食,以免導致疾病的加重。要注意過咸類不吃(包括腌制類)、辛辣刺激類不吃(包括辣椒、酒類、蝦、蟹等)、被污染的不吃(包括腐爛變質的,剩飯剩菜等)、燒烤類不吃,而腎功能不全或發生尿毒癥者還應注意豆類及其制品不吃、限制動物類高蛋白食品、油膩類食品等。
2、水的攝入
由于發生疾病的情況會出現很多的不同,因此,在生活中對于飲水也是有很多的要求的。各種腎臟疾病由于發病原因不同,病程不同,治療措施也不相同。在輕度腎衰時,由于腎臟濃縮功能下降,體內代謝產物需要較多的水分才能從腎臟排出,因此,腎臟病如無明顯的水腫、心衰、高血壓時,不應盲目限水。特別提醒的是那些慢性腎衰的病人,不要認為腎衰就得嚴格限制水分,如果過分限水反易加重腎功能惡化。
3、食鹽的攝入
食鹽是我們生活中不能缺少的,但是,發生腎病之后,您也要注意合理的飲食食鹽。控制食鹽時,根據病人病情和腎功能程度作調整,并非所有的慢性腎功能不全病人都要嚴格限鹽。
4、注意休息
避免劇烈的體力活動和腹部創傷,腎臟腫大比較明顯時宜用吊帶代替腰帶,以免引起囊腫破裂;一般半年復查一次(包括血壓、尿常規、腎功能和B超);避免一切腎毒性藥物;親屬(父母、兄弟姐妹和子女)作B超檢查。
(責任編輯:鄭夢雪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供血不足能否服用腎寶類藥物
2024-10-24年輕人能否服用腎寶片?
2024-10-24腎病患者能否吃魚肝油,魚肝油有何作用
2024-10-24左腎內有兩個強光回聲伴慧尾是什么情況
2024-10-24慢性腎炎與性生活存在關聯嗎
2024-10-24慢性腎炎是否具有遺傳性
2024-10-24匯仁腎寶的療程通常是幾盒
2024-10-24腎寶片能否提高性能力
2024-10-24
熱門文章
什么是糖尿病腎病?糖尿病腎病主要有哪些癥狀?
2024-10-23什么是高血壓腎病?高血壓腎病什么癥狀?
2024-10-23腎虛吃什么藥好得快
2024-10-22高血壓腎病如何區分良惡性?高血壓腎病患者的預期壽命是多長?
2024-10-22糖尿病腎病該怎么治療
2024-10-18糖尿病腎病有哪些常見癥狀?
2024-10-17腎陰虛證的常見癥狀與識別方法
2024-10-14老人罹患腎囊腫合并多種基礎病 單孔腹腔鏡技術實現“微創”切除
2024-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