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心解熱鎮痛藥物致腎損害 中醫教你幾招護腎
人們對解熱鎮痛藥很熟悉,在家庭藥箱中幾乎都有阿司匹林,去痛片等藥。對解熱鎮痛藥的不良反應也比較重視,特別是其消化道不良反應,許多人已知道如何預防,譬如飯后服藥,多飲水及適當加服抗酸藥等。然而,對于解熱鎮痛藥的另一潛在不良反應,即腎損害卻了解甚少,本文特向讀者簡介這一不良反應的有關知識。
解熱鎮痛藥的主要作用機制是抑制炎性介質前列腺素的合成,從而發揮抗炎、抗風濕和解熱鎮痛作用。但應當看到前列腺素的合成減少,對腎血管狀況構成不利,主要表現為腎血管收縮,腎血流減少和腎小球濾過率降低,可引起缺血性腎損害,水鈉潴留和高血鉀。如果在臨床上出現上述表現,即可稱之為腎功能衰竭,由于它是由藥物所致,故又稱之為藥物性腎功能衰竭。
資料表明,在全部急性腎功能衰竭患者中,因解熱鎮痛藥所致者約占7%。學齡兒童、老年人和原有腎臟疾病、高血壓、心功能不全、肝硬化腹水的人,使用解熱鎮痛藥引起腎損害的比例較大,特別是學齡兒童(6-12歲)發生率較高,因面應避免濫用解熱鎮痛藥,能少用則不多用,能不用最好不用,更不能隨意聯合應用。
除上述情況外,還有不少患者是因服藥劑量過大或聯合使用解熱鎮痛藥而引起腎損害的,例如1名發熱伴關節疼痛患者,連續服雙氯芬酸鈉達90克后出現少尿、浮腫、腰痛、血尿及血尿素氮升高等急性腎功能衰竭癥狀,經及時停藥并對癥治療方得以康復。又1例頭痛患者服驛乙酰氨基酚后又服雙氯芬酸鈉,于第2日便出現急性腎功能衰竭癥狀,停藥后癥狀改善。所以,防止本病的關鍵是不能劑量過大,不要聯合應用。如果用藥時間長則應監測尿常規,腎功能和水電解質情況。
總之,合理應用解熱鎮痛藥是重要的,除劑量外,還應注意品種選擇。對學齡兒童,老年人,腎功能不良者,要避免選擇腎毒性的對乙酰氨基酚、非那西丁、保泰松及其衍生物、甲滅酸、氯滅酸等。需要較長時間應用者(超過1周),也應慎用消炎痛,甲滅酸、氯滅酸等。此外,當前有些合成藥中含有解熱鎮痛藥成分,使用前應仔細閱讀說明書,了解其成分及含量,以免誤服而損害腎功能。
解熱鎮痛藥所致腎損害預后大多較好。一來損害性質多為功能性,及時停藥與適當治療(口服糖皮質激素類、利尿藥及進行暫時性血液或腹膜透析)可以完全康復;二來目前解熱鎮痛藥可供選擇的品種較多,對有危險因素的患者,只要避免使用具有腎毒性的藥物并注意小劑量使用,大多是可以預防腎損害的。
中醫教你幾招護腎
1。保護好自己的雙腳
足部保暖是養腎的一種好方法,這是因為腎經起于足底,而足部是很容易受到寒邪的侵襲。因此,足部要特別的注意保暖,睡覺時不要將雙腳正對空調或電風扇;不要赤腳在潮濕的地方長期的行走。另外,足底有很多的穴位,如涌泉穴等,每晚睡覺前最好按揉按揉,可起到養腎固精的功效。
2。大便一定要通暢
大便不暢,宿便停積,濁氣上攻,不僅使人心煩氣躁、胸悶氣促,還會傷及腎臟,導致腰酸疲憊、惡心嘔吐等。因此,保持大便通暢,也是養腎的一種方法。大便難解時,可用雙手手背貼住雙腎區,用力按揉,可激發腎氣、加速排便;行走時,用雙手手背按揉腎區,可緩解腰酸癥狀。
3。飲水養腎
水是生命之源,水液不足,則可能會引起濁毒的留滯,加重腎臟的負擔。因此,定時飲水是很重要的養腎方法。
4。有尿不要忍
膀胱中貯存的尿液達到一定程度時,就會刺激神經,產生排尿反射,這時一定要及時如廁,將小便排干凈。否則,積存的小便會成為水濁之氣,侵害腎臟。因此,有尿時及時排出,也是養腎的方法之一。
5。吞津養腎
口腔中的唾液分為兩部分:清稀的為涎,由脾所主;稠厚的為唾,由腎所主。您可以做一個實驗,口里一有唾液就把它吐出來,不到一天時間,您就會感到腰部酸軟、身體疲勞。這反過來證明,吞咽津液可以滋養腎精,起到保腎的作用。
(責任編輯:鄭夢雪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孩子腎積水該如何應對
2024-10-21皮膚膿皰疹是否會引發小兒腎炎?
2024-10-21頭孢克肟顆粒的作用是什么
2024-10-21如何判斷是否得了腎炎?
2024-10-21如何判斷尿檢結果是否正常
2024-10-21小男孩尿檢報告異常,情況嚴重嗎?
2024-10-21小兒腎炎能否被完全治愈?
2024-10-21如何進行腎內科的網上掛號
2024-10-21
熱門文章
什么是糖尿病腎病?糖尿病腎病主要有哪些癥狀?
2024-10-23什么是高血壓腎病?高血壓腎病什么癥狀?
2024-10-23腎虛吃什么藥好得快
2024-10-22高血壓腎病如何區分良惡性?高血壓腎病患者的預期壽命是多長?
2024-10-22糖尿病腎病該怎么治療
2024-10-18糖尿病腎病有哪些常見癥狀?
2024-10-17腎陰虛證的常見癥狀與識別方法
2024-10-14老人罹患腎囊腫合并多種基礎病 單孔腹腔鏡技術實現“微創”切除
2024-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