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睡眠日”——誰動了你的睡眠?你睡好了嗎?
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今年的主題是“動靜結合,健康睡眠”。人生有三大不可或缺的事“吃、喝、睡”,睡不好對人的影響不用言說。失眠,是很多現代人都面臨的煩惱。有調查數據顯示,超過3億中國人有睡眠障礙,其中成年人的失眠發生率高達38.2%。有失眠問題的人,往往會有入睡困難、睡眠質量下降和睡眠時間減少,記憶力、注意力下降等問題,讓我們不得不重視“睡不好”這一問題。今天,就讓南方醫科大學中西醫結合醫院副院長、治未病中心學術帶頭人彭康教授,與大家聊聊關于失眠的那些事兒。
1、現代人生活壓力越來越大,很多人常把“失眠”掛嘴邊。但是否一次睡不著就屬于失眠?失眠該如何診斷?
人的一生當中,有三分之一的時間都是在睡眠中度過的。睡眠是人的生理需要,是作為生命所必須的過程,是機體復原、整合和鞏固記憶的重要環節,是健康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睡得好,與健康息息相關。對睡眠功能的了解,最通俗的是自己的感覺,一覺醒來“神清氣爽”,這就是睡眠的功能和作用。
失眠在中醫看來是屬于“不寐”,是以經常不能獲得正常睡眠為特征的一類病證,主要表現為睡眠時間、深度的不足,輕者入睡困難,或寐而不酣,時寐時醒,或醒后不能再寐,重者徹夜不寐,臨床常伴有頭暈、頭痛、心悸、健忘、心神不安,嚴重者焦慮等,常影響人們的正常工作、生活、學習和健康。世界衛生組織對失眠的定義中包含失眠至少每周3次并持續至少1個月,所以偶爾一次睡不著還不能診斷為“失眠”。但現代人生活壓力大,工作緊張,情緒不穩定,心理承受力減弱等都會導致“放不下”,容易發生“失眠”。
2、中醫角度看,導致失眠的原因是什么?是否有一些基礎疾病也會引起失眠?
中醫認為,人體氣血盛、,氣道通,營衛之氣協調運行,五臟功能調和,精神得養,故白天精神飽滿,夜則睡眠得安。反之則白天精力不足,夜則睡眠不安。
在中醫看來,失眠的病因雖多,但以情志、飲食或氣血虧虛等內傷病因居多,由這些病因引起心、肝、膽、脾、胃、腎的氣血失和,陰陽失調。其基本病機以心血虛、膽虛、脾虛、腎陰虧虛進而導致心失所養以及由心火偏亢、肝郁、痰熱、胃失和降進而導致兩方面為主。其病位在心,但與肝、膽、脾、胃、腎心神不安關系密切。失眠虛證多由心脾兩虛,心虛膽怯,陰虛火旺,引起心神失養所致。失眠實證則多由心火熾盛,肝郁化火,痰熱內擾,引起心神不安所致。但失眠久病可表現為虛實兼夾,或為瘀血所致。
失眠是臨床常見的癥狀表現,許多疾病都可以在臨床上表現為失眠,如心腦血管病,腦供血不足,貧血、高血壓病、動脈硬化、慢性胃腸疾病、腫瘤、神經癥、抑郁證等等。
3、中醫講究辨證論治,治療失眠的總原則是什么?
中醫對“失眠”的分證論治,臨床主要可分為肝郁化火、痰熱內擾、心火熾盛、陰虛火旺、心脾兩虛、心膽氣虛等證型。
中醫治療“失眠”的總原則是補虛瀉實,調整陰陽。安神定志是基本治療方法。實證宜瀉其有余,如疏肝解郁,降火滌痰,消導和中。虛證宜補其不足,如益氣養血,健脾、補肝、益腎。實證日久,氣血耗傷,亦可轉為虛證,虛實夾雜者,治宜攻補兼施。安神定志法的使用要結合臨床,分別選用養血安神、鎮驚安神、清心安神等具體治法,并注意配合精神調理和心理治療,以消除緊張焦慮,保持精神舒暢。
4、肝郁化火型失眠患者具體的表現癥狀如何?常用哪些驗方進行化裁?可推薦哪些食療方進行日常調理?
肝郁化火型失眠患者具體的表現癥狀:失眠常伴有急躁易怒,頭暈目眩,頭痛,胸悶脅痛,口渴喜飲,口苦而干,目赤耳鳴,小便黃赤,大便秘結等。治法是疏肝瀉火,鎮心安神,代表方:龍膽瀉肝湯加減,可加龍骨、牡蠣、磁石等鎮心安神;胸悶脅痛者,可加川楝子、延胡索、郁金等行氣活血止痛;大便干結者,可加火麻仁、柏子仁、酸棗仁等潤腸通便。
食療方:①百合50克、蜂蜜50克,拌勻蒸熟,睡前食用。②百合15克、酸棗仁30克、遠志10克,水煎服。③蓮子心30個,水煎,加鹽少許,睡前服。④高血壓伴失眠,蓮子心15克,水煎代茶飲。⑤小麥100克、炙甘草20克、大棗10枚,水煎,早晚2次分服。⑥小麥50克、黑豆20克、合歡花15克(布包),水煎后棄合歡花,喝湯食麥、豆。
5、日常哪些行為有可能會導致痰熱上擾型失眠?表現癥狀如何?可通過哪些方法緩解?
飲食不節,嗜食肥甘厚膩,少運動,或暴飲暴食,損傷脾胃,宿食停滯,釀生痰熱,壅滯中焦,痰熱上擾心神。臨床表現,失眠常伴有頭重目眩,痰多胸悶,胃脘脹滿,嘔惡噯氣,口苦等。中醫治療以清化痰熱,和中安神為主,常用黃連溫膽湯加減。平時要注意控制飲食,加強運動,肥胖者要減輕體重。食療可選用山楂、絞股藍、澤瀉、荷葉、決明子等泡茶飲。
6、更年期婦女常常會出現失眠的癥狀, 這是屬于哪種類型的失眠?表現癥狀如何?常用哪些方法進行治療?可否推薦一些食療方?
女性進入更年期后,人體各器官特別是內分泌系統開始逐漸衰老、退化,婦女卵巢的功能漸漸衰退,激素水平的下降,直接影響了大腦的功能,并影響到植物神經功能,從而產生一系列植物神經過敏和內分泌功能紊亂癥狀。在這內分泌不穩定的特定時期,人的情緒也極易出現起伏,精神變得十分脆弱,對外界各種不良刺激的適應和抵御能力下降,一些小事情和一點刺激,都會令她難受,如果平素性急易怒的這時更是“變本加厲”。自身和環境的變化,常常也會對更年期綜合征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女性表現的更加突出,在更年期,絕大部分會出現憂郁或焦慮癥狀,有頭暈、頭痛、失眠、乏力、食欲減退、工作能力下降或者周身不適的主訴,逐漸發展為明顯的憂郁、焦慮、甚至猜疑或躁狂的癥狀。因此,在這一時期,“失眠”是常見的癥狀,表現為入睡困難及睡眠時間減少,白天雖感疲乏困倦,但夜晚極難入睡。同時也表現出情緒不穩、煩躁不安、激惹性增高,十分敏感。因為血管舒縮功能失調,常會有面部潮紅、身體潮熱、烘熱、汗出、四肢麻木、手抖、眩暈、耳鳴以及夜間盜汗等。 中醫學認為更年期是婦女一生中的一個生理轉折,代表著臟腑功能衰退,生殖機能喪失的開始。故《內經》中說:“女子……七七任脈虛,太沖脈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婦女在絕經期前后,腎氣漸衰,天癸將竭,沖任二脈虧損,精血不足,生殖能力降低以致消失,臟腑失于濡養,陰陽失調。一般認為,更年期綜合征以虛為主,腎虛為本,涉及心、肝、脾臟。因此,中醫辨證論治,根據個體素質差異和不同的臨床表現分型施治。常用中成藥有:天王補心丹、交泰丸、左歸丸、右歸丸和六味地黃丸等。食療可選用:①蓮子百合粥:蓮子、百合、粳米各30克同煮粥,每日早晚各服1次。②甘麥大棗粥:大麥、粳米各50克,大棗10枚,甘草15克,先煎甘草,去渣,后入粳米、大麥及大棗同煮為粥。每日2次,空腹食用。另外,要保持心情舒暢、克服抑郁、多慮等不利心理因素;注意生活調護,勞逸結合,飲食有節;積極參加適當的體育鍛煉,維持適度的性生活,都會有利于心理、生理健康,減輕癥狀。
7、很多人在睡不著的同時,還會出現多夢、易驚醒等癥狀,這是屬于哪種類型失眠?除此之外還有哪些表現癥狀?該如何緩解?
失眠伴有多夢、易驚醒等癥狀,大多屬于“心膽氣虛型”。心膽氣虛,心虛則神不內守,膽虛則決斷無權,以致心神不安,則失眠,多夢,易于驚醒,平時有膽怯恐懼,遇事易驚,心悸不安等。也有暴受驚恐,終日惕惕,漸至膽怯心虛而失眠者。中醫治法以益氣鎮驚,安神定志為主。常用方如安神定志丸合酸棗仁湯加減。重視心理疏導,消除恐懼和顧慮。
8、除了內服藥物之外,失眠患者可否通過一些穴位按摩或針灸、艾灸等方式緩解失眠?
針灸、按摩通過給人體一定的良性刺激,作用于穴位,通過經絡調和營衛,疏通經絡,調整臟腑氣血,使人體陰陽平衡,氣血通暢,營衛調和,臟腑功能協調,神志安寧。常用的穴位有:內關、神門、太陽、百會、神庭、風池、風府、印堂、精明、氣海、關元、三陰交、足三里、涌泉等。可在醫院由專業醫師指導選用。這里介紹一種睡前“自我按摩助眠法”:第一步,臨睡前先用熱水或中藥浸泡雙腳10-15分鐘;第二步,用手指分別按揉印堂、太陽、風池穴,每穴按揉1-2分鐘,以局部有酸脹感為度;第三步,用手掌在腹部按揉關元、氣海穴各1分鐘,再用手指按摩內關、足三里、三陰交穴各1-2分鐘;第四步,將兩掌面對搓熱,用兩手掌面貼附在腰部兩側,適當用力做上下往返摩擦,至有溫熱感為止。
9、日常的哪些行為可能會導致失眠?為預防失眠,該怎么做?
日常的生活習慣對睡眠也會有影響,因人而異,一般來說,保持良好的衛生行為將有助于改善睡眠和防止失眠的發生。如:①晚上運動,或觀看一些情節激烈、內容跌宕起伏容易激動聯想的視頻節目。②過度的腦力活動,服用刺激性的食物和茶飲。③晚餐太飽或過度節食,喝水過多,小便次數增多。④熬夜,或超過正常睡眠時間。或午睡時間過長。
為獲得好的睡眠,應該做到:①靜心、“放得下”。這是防止失眠,獲得好睡眠的最好良方。保持良好的心態,增強機體的“內抑制”功能,調整好覺醒和睡眠的節律。②按時起居,調節好自己的睡眠時鐘。③適當的運動,改善氣血的運行,養神定志。④優雅寧靜、光線柔和、空氣流通、溫度適中的環境,對于息夢安眠有重要的影響作用。⑤保持正確的睡姿,俗話說“立如松,坐如鐘,臥如弓”,一般以側位為主,多取右側臥位,少配左側臥位,身體自然屈曲。這樣,使得全身肌肉筋骨放松,又能使體內臟腑保持自然位置,有利于消除疲勞和保持氣道以及血脈通暢。⑤睡眠的方位,以東西向為好,唐代著名醫家孫思邈曰:“凡人臥,春夏向東,秋冬向西。”就是說,睡眠的方位在春夏季,頭向東,腳朝西為宜;秋冬季,頭向西,腳向東為宜。符合中醫“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原則。現代醫學也認為,地球是一個大磁體,是分南北極的,人體也是一個帶有磁性和極性的小磁場,“天人相應”,地球大磁場對人體小磁場產生作用,東西向睡眠減少地球磁場對人體的影響。⑥順應四季的變化,不同的季節變化,也影響睡眠時間的長短。《素問。四氣調神大論篇》曰:“春三月,此為發陳……夜臥早起,廣步于庭;夏三月……夜臥早起,無厭于日……;秋三月……早臥早起,與雞俱興……;冬三月……早臥晚起,必待日光……”。就是說,春夏宜晚睡早起,睡眠時間稍短,秋季宜早睡早起,冬季宜早睡晚起,睡眠時間稍長。如此,以順應“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四時生長規律。
10、晚上睡覺的時候,實在是睡不著,有哪些方法可以幫助入睡?
如果上床后不能入睡,也可先起床,做些事情(如看書、聽舒緩的音樂等),安靜放松一下,等有睡意的時候再上床睡覺。也可嘗試一些催眠療法,如暗示療法、意守催眠、想象催眠、音樂催眠、吐納催眠等。前面談及的穴位按摩也可以嘗試。當然,也可備些安神類中成藥,適當服用,尚無依賴性。
11、很多人失眠后,會出現臉色萎黃、黑眼圈等,有哪些方法可以對這些癥狀進行緩解?
從中醫看來,長期失眠出現的面色萎黃、黑眼圈與氣血失調,血不養榮,或腎虛血瘀有關,可從血虛、腎虛、血瘀論治,治法以補氣養血,補腎活血通脈祛瘀為主。選用四物湯、當歸補血湯、六味地黃丸、人參養榮湯等方隨證加減。
專家介紹
彭康 教授(中藥學)、主任醫師(中西醫結合)、醫學博士、博士生導師
南方醫科大學中西醫結合醫院副院長兼治未病中心學術帶頭人。第六批全國名老中醫傳承導師;嶺南名醫、羊城好醫生。現任中國中醫藥信息學會慢性病管理分會副會長、中國中醫藥信息學會中藥調配與監測分會副會長、中華中醫藥學會中藥調劑與合理用藥分會常委、中國藥理學會中藥與天然藥物藥理專業委員會委員、廣東省中醫藥學會常務理事、廣東省中西醫結合學會綜合醫院中醫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廣東省中醫藥學會老年病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廣東省中醫藥學會血栓病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廣東省中西醫結合學會健康管理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廣東省保健協會中醫治未病分會常務委員。 《中藥藥理與臨床》常務編委、全國高等醫學院校中醫藥類系列教材專家指導委員、廣東省本科高校中西醫臨床醫學專業教學指導委員。
全國醫學高等院校本科教材《中藥學》第一版、第二版主編,全國高等學校中藥臨床藥學專業創新教材《中藥藥性學》主編,發表學術論文90余篇,主編或參編學術專著17部,獲國家、部、省基金課題7項,獲軍隊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第一完成人)、三等獎2項、中華中醫藥學會科學技術三等獎1項、廣東省科學技術三等獎1項、實用新型專利2項。2017年獲得“榮耀醫者”,“中華醫藥突出貢獻獎”。
師承首屆國醫大師顏正華教授和中央軍委保健專家臧堃堂教授,曾任全軍中藥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1997-1999年在香港浸會大學理學院生物系作訪問學者,從事中藥降血糖藥理研究和參與籌備香港浸會大學首屆中醫本科班。
醫療特長:擅長各種頭痛及神經痛、眩暈、失眠、神經衰弱、腦血管病、中風后遺癥、癲癇、腦萎縮、老年性癡呆、腦損傷及腦手術后康復等腦病專科。并診治急慢性咳喘、慢性胃腸疾病、月經病等內科雜病及腫瘤的中藥調治及亞健康中醫保健治未病等。
出診時間:周一上午(治未病科專家診室),周四上午(門診四樓名醫治未病科)
家庭醫生在線(www.zpeb.net)原創內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必究,內容合作請聯系:020-37617238
(責任編輯:馮莉莉 通訊員:彭逢美、朱欽文)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全身骨掃描對診斷甲狀腺癌有何作用?
2024-09-26什么是內照射放射病
2024-09-26醫院是否都有核醫學科
2024-09-26內照射放射病有哪些癥狀表現
2024-09-26外照射急性放射病的病因是什么?
2024-09-26如何有效治療內照射放射病
2024-09-26內照射放射病是怎樣的一種疾病?
2024-09-26患上內照射放射病應如何處理
2024-09-26
熱門文章
睡眠也有黃金時間段,如何科學規劃作息表
2024-09-10老人睡不著怎么辦
2024-09-06怎么治頑固失眠?教你如何一覺睡到天亮
2024-08-21怎么解決吃減肥藥失眠
2024-08-19治療失眠的藥物都有哪些
2024-08-15老年人失眠怎么治:成因、非藥物療法與綜合調理
2024-08-02調理失眠多夢,這些方法值得一試
2024-07-21缺鈣會引起失眠嗎?揭秘缺鈣對睡眠的潛在影響
2024-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