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在唐代以前,盡管飲茶已較普遍,但習慣于在煮茶時加入各種香辛佐料。在這種情況下,對茶的色、香、味、形并無多大要求,因而對水品要求也不高。唐代開始,隨著茶品的增多,以及清飲雅賞之風的開創,才對水品有了較高的要求。
古代茶人,對宜茶水品議論頗多,說法也不完全一致,歸納起來,大致有以下幾種論點。
⑴擇水選源。如唐代的陸羽在《茶經》中指出:"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明代陳眉公《試茶》詩中的"泉從石出情更冽,茶自峰生味更圓"。都認為試茶水品的優劣,與水源的關系甚為密切。
⑵水品貴"活"。如北宋蘇東坡《汲江煎茶》詩中的"活水還須活火煎,自臨釣石取深清"。宋代唐庚《斗茶記》中的"水不問江井要之貴活"。南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中的"茶非活水,則不能發其鮮馥"。明代顧元慶《茶譜》中的"山水乳泉漫流者為上"。凡此等等,都說明試茶水品,以"活"為貴。
⑶水味要"甘"。如北宋重臣蔡襄《茶錄》中認為"水泉不甘,能損茶味"。明代田藝蘅在《煮泉小品》說"味美者曰甘泉,氣氛者曰香泉"。明代羅廩在《茶解》中主張:"梅雨如膏,萬物賴以滋養,其味獨甘梅后便不堪飲"。強調的宜茶水品在于"甘",只有"甘"才能夠出"味"。
⑷水質需"清"。如唐代陸羽的《茶經•四之器》中所列的漉水囊,就是作為濾水用的,使煎茶之水清凈。宋代"斗茶",強調茶湯以"白"取勝,更是注重"山泉之清者"。明代熊明遇用石子"養水",目的也在于濾水。上面說的都是一個意思,宜茶用水,以"清"為本。
⑸水品應"輕"。如清代乾隆皇帝一生中,塞北江南,無所不至,在杭州品龍井茶,上峨眉嘗蒙頂茶,赴武夷啜巖茶,他一生愛茶,是一位品泉評茶的行家。據清代陸以湉《冷廬雜識》記載,乾隆每次出巡,常喜歡帶一只精制銀斗,"精量各地泉水",精心稱重,按水的比重從輕到重,排出優次,定北京玉泉山水為"天下第一泉",作為宮廷御用水。
以上諸家,對宜茶水品選擇,都有一定道理,但不乏片面之詞。而比較全面評述的,要數宋徽宗趙佶,他在《大觀茶論》中提出宜茶水品"以清輕甘潔為美"。清人梁章鉅在《歸田鎖記》中指出,只有身入山中,方能真正品嘗到"清香甘活"的泉水。在中國飲茶史上,曾有"得佳茗不易,覓美泉尤難"之說。多少愛茶人,為覓得一泓美泉,著實花費過一番功夫。
(責任編輯:宋莎莎 )
文章關鍵詞:
自來水是我們每時每刻都接觸到的,可是,隨著水污染日益嚴重,你家的自來水真的夠干凈嗎?詳細>>
喝水是件最平常不過的事情,可是當你問人家為什么要喝水,人家多半會回答因為口渴。其實,我們更應該為了健康而喝水,喝優質水,喝出健康體魄。詳細>>
城市供水有利有弊,其安全問題已經引起廣大群眾的關注。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