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友你千萬別便秘
國內外大量研究統計顯示,便秘不僅可引起糖尿病患者腹痛、腹脹、食欲不振,甚至煩躁焦慮,還可導致痔瘡、肛裂。同時它也是加重糖尿病患者血糖不穩定不可忽視的原因,而一旦糖尿病患者發生便秘,又合并心腦血管病時,用力排便還可引起腦血管破裂,心臟猝死,腸破裂穿孔等嚴重并發癥,因此,糖尿病患者要倍加重視便秘防治。
糖友便秘的危害
便秘時糞便在大腸中留存時間較長,會導致某些毒素吸收增加;用力排便時,糖尿病患者血壓會較正常水平明顯升高,甚至收縮壓可以達到200mmHg以上。如果糖尿病患者伴有視網膜病變,如微血管瘤、新生血管,由于脆弱的血管不能耐受巨大的壓力,一旦血管破裂則可引起視網膜出血,嚴重者可能導致失明。伴有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腦血管疾病的糖尿病患者在便秘時,可因血管壓力增加而導致心臟負荷加重、心肌耗氧量增加,腦血管壓力增加等,因而出現心肌缺血、腦缺血,誘發心絞痛、心肌梗死或急性腦血管病。
糖友容易便秘的四大因素
血糖因素 糖尿病病人血糖過高,通過滲透作用排出過多水分,糞便不能被充分軟化,還由于代謝紊亂,蛋白質呈負平衡,以致腹肌和會陰肌張力不足,排便無力以致便秘。
缺乏鍛煉 糖尿病病人常伴發肢體麻木、感覺遲鈍、視力下降,甚至腦梗死,造成肢體偏癱等,尤其是老年體弱不能下床活動或活動減少,可致腸蠕動減弱,引起便秘。
精神心理因素 糖尿病是內分泌障礙引起的代謝性疾病,隨著病程的遷延,患者會出現心理健康問題,如焦慮、緊張、憂郁。心理障礙尤其是焦慮可增加盆底肌群的緊張度,從而引起排便肌肉不協調運動,導致便秘。
飲食因素 由于糖尿病病人需進行嚴格的飲食控制,進食量少或食物過于精細,食物殘渣相對減少,故大便量也減少,不能有效刺激腸蠕動。
糖尿病便秘重在預防
1、養成良好排便習慣,保持大便通暢。平時如有便意時不要忍耐和克制,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病人在早晨或清晨起床后無論有無便意,都應用力做排便動作,反復多次,在模擬排便過程中,應將雙手壓在腹部,做咳嗽動作,以增加腹壓,促進排便,同時應集中精力,不要閱讀報紙或做其他事情,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
2、多飲水,注意飲食搭配 患者在醫生的指導下根據自己的標準體重計算每日攝入的總熱能,增加食物的花樣、種類,多食富含纖維素食物,以增加腸蠕動。成人每日食用750g左右的蔬菜和水果,即可保證每日所需纖維素含量。禁忌過食辛辣、燥熱的飲食,如辣椒、胡椒等;少吃葷腥厚味食物,鼓勵多飲水,保證每天飲水2000ml以上。每日早晚各飲1杯約300至500ml溫開水,能夠改善脾胃功能,增強胃腸蠕動,有利于體內代謝產物的排出,防止便秘,同時還可使血糖降低。
3、適當運動 進行適當的有氧運動,如做操、散步、慢跑、打太極拳、練氣功等。不僅能增加自身體質,增加心肺功能,保持體力和精力;還可以增加腸蠕動,使膈肌、腹壁肌肉、盆腔肌肉、肛提肌等排便肌群肌力增強,從而有效預防便秘。臥床病人應進行腹部按摩、仰臥、全身放松,可主動或被動操作,將一手掌放在肚臍正上方,用拇指及四指指腹從右至左沿結腸走向按摩,以促進腸蠕動,促進排便。
4、保持樂觀心態 有些老年患者在發生便秘后精神出現緊張、憂郁、焦慮等情緒,并且越是這樣,便秘越嚴重,豁達的心情,有利于預防便秘。
5、自我縮肛療法 對糖尿病病人,尤其是年老體弱的患者,采用自我縮肛療法預防,可以達到理想的效果。因為通過肛門的節律性收縮運動,刺激腸壁感覺神經末梢,使直腸運動加強,產生便意。
(責任編輯:徐惠珍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甲減患者適宜多碘還是少碘
2024-10-25甲減病會不會導致肌肉酸痛、渾身乏力?
2024-10-25亞臨床甲減會發展為甲減嗎
2024-10-25甲減病會一直發胖嗎
2024-10-25做甲狀腺檢查時需要空腹嗎
2024-10-25甲亢患者適合吃什么水果比較好
2024-10-25甲亢會不會導致腹瀉
2024-10-25通脈降糖膠囊適用于哪些情況
2024-10-24
熱門文章
糖尿病I型全方位指南:解析、管理與生活調整
2024-10-25糖尿病I型能治好嗎
2024-10-24糖尿病I型與二型:深入解析兩者的區別
2024-10-24糖尿病II型是什么意思
2024-10-24糖尿病腳足病早期信號
2024-10-24糖尿病ICD10編碼全解析及應用指南
2024-10-24糖尿病IR是什么意思
2024-10-24糖尿病腳腫了怎么辦才能消腫
2024-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