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友飲食不可不知的七大誤區
飲食療法作為糖尿病的基本治療方法已為眾多糖尿病患者接受。但對于如何科學地進行飲食治療,不少人在日常生活中存在著種種誤區。
血糖控制滿意就不控制飲食
現象:不少糖尿病患者在使用藥物或胰島素將血糖控制后,就放松了飲食治療。
對1型糖尿病和營養不良的糖尿病患者,應用胰島素控制血糖后,可酌情增加飲食以改善患者的發育和代謝。但大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則不能因為在注射胰島素或服用藥物改善血糖指標后,就放松飲食治療。飲食治療應貫穿糖尿病治療全過程。
還有—些患者,以為食物吃多了,加大用藥量,使食物和藥物兩相抵消,血糖自然就不會升高了。事實上,隨意加大用藥量,會加重胰島負擔,或者加大藥物不良反應。注射胰島素的患者,長期加大胰島素用量,也會引起體重增加,對身體無益。這種做法不可取。
貼心提醒:任何情況下都不能放松飲食治療。
吃飯不定時、定量
現象:有些糖尿病患者雖嚴格控制飲食,但卻不注意進餐的規律性,致使血糖波動大。
常有一些糖尿病患者反映,自己很注意控制飲食量,但血糖仍然波動很大,有時甚至出現低血糖。仔細觀察發現,原來每天的就餐時間不一致。進餐時間的波動會導致血糖的波動。
貼心提醒:糖尿病患者在控制每日總熱量的同時,還要注意定時、定量、定餐,飲食及生活的規律。這些是維持血糖平穩的基礎。
早餐吃得少中餐來個飽
現象:有不少糖尿病患者不吃早餐,或早餐僅吃牛奶、雞蛋,不吃主食,以為這是限制熱量的好辦法。
其實這是錯誤的。由于糖尿病患者存在自身胰島素分泌絕對或相對不足,不僅要求限制每天的總熱量,而且更要限制每餐的熱量。糖尿病患者的三餐熱量必須均衡,以減少每餐的熱量攝入。有條件者還可在三餐之外加兩餐,如上午9點、下午3點,以使每餐主食不超過100克(2兩)。如果不吃早餐,另兩餐的熱量必然增加。這好比一匹病馬拉不動滿車,可拉半車,多拉兩次,萬不可少跑一次而增加每次的重量。
貼心提醒:糖尿病患者不但要注意總熱量控制,還要注意各餐的熱量不宜過高。
魚及豆制品多多益善
現象:越來越多的研究顯示,魚及豆制品是有益人體的健康食品。既營養豐富,又不升高血糖,故有些糖尿病患者便餐餐都吃豆腐,天天不離魚,并認為多多益善。
這種做法過于片面。的確,魚及大豆食品均有豐富的營養價值,適量進食對健康大有益處。魚肉是營養價值高的蛋白質,魚的脂肪多由不飽和脂肪酸組成,具有降低血脂,防止動脈硬化的作用。豆制品含有豐富的大豆蛋白,并有防治骨質疏松、預防心血管病、延緩衰老等一系列保健作用。
人體毒素是靠腎臟排泄的。研究表明,在30歲以后,人的腎功能就開始逐年下降了。如果腎功能本來就已不好,再過多補充高蛋白,只會加重腎臟負擔。特別是對于老年人和病程較長的糖尿病患者,若大量食用蛋白質,會造成體內含氮廢物過多,使腎功能進一步減退。腎臟長期高負荷運作,就可能“累”病。此外,魚及大豆中均含嘌呤較多,合并有高尿酸血癥或痛風的患者,也不宜多食。
貼心提醒:即使是健康食品,也要注意適量。尤其是糖尿病腎病患者,應嚴格限制蛋白質攝入量,不能盲目多吃,以免加重病情。
不甜的食物可多吃
現象:很多患者錯誤地認為,糖尿病是吃糖或甜食過量所致。因此認為咸面包、咸餅干以及糖尿病專用甜味劑食品不含糖,饑餓時可以用它們充饑,不需控制。
這是不對的。食物之所以會有甜味,是因為其中含有葡萄糖、果糖、蔗糖等單糖或雙糖,這些糖攝入后確實會引起血糖升高。但另外一些多糖類食物(如淀粉),雖然沒有甜味,消化之后卻會分解成葡萄糖,同樣會導致血糖升高。各種面包、餅干都是糧食做的,與米飯饅頭一樣,吃下去也會在體內轉化成葡萄糖而導致血糖升高。市場上銷售的無糖食品只是不含單糖或蔗糖,但仍和其他食品一樣含碳水化合物,必須在一日總熱量份額中合理安排,不能隨便吃。對糖尿病患者來說,重要的是控制碳水化合物的總量,包括單糖、雙糖和淀粉,而并不僅僅是甜食。
貼心提醒:不能籠統地通過甜味去判斷食物能否食用,應該把甜食和高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區分開來。學習糖尿病飲食治療知識,掌握食品交換份法和血糖生成指數,這樣就可以做到既營養平衡,又可享受美味。
酒對糖尿病無害
現象:多數患者都知道吸煙會加重糖尿病并發癥的進程,故能主動戒煙。但有不少患者認為飲酒對病情無影響,少量飲酒還會有益健康。
事實并非如此,飲酒不當會對糖尿病控制及并發癥的發生和發展帶來不利影響。用胰島素治療的患者,空腹飲酒易出現低血糖。用磺脲類降糖藥物的患者,飲酒可引起心慌、氣短、面頰發紅等癥狀。長期過量飲酒還會導致高脂血癥及營養缺乏,并導致肝功能損害。
據臨床資料顯示,飲酒的糖尿病患者每日總熱量常攝入過多,血糖水平不易控制。其原因除了酒精本身含熱量外,主要是飲酒往往使飲食療法執行不佳。糖尿病患者因過量飲酒引起糖尿病性酮癥酸中毒也并非罕見。
貼心提醒:糖尿病患者最好不飲酒,如欲飲建議少量飲用酒精濃度低的啤酒、果酒,并避免空腹飲酒。糖尿病病情控制不佳,或合并肝膽疾病者,嚴禁飲酒。
只吃素不吃葷
現象:有些糖尿病患者將飲食療法簡單地理解為饑餓療法,也有些人認為飲食療法就是只能吃素,不能吃葷。
這樣的做法是片面的,動物性食物的蛋白質含量高,是優質蛋白,含有的氨基酸比例適合人體需要。而植物性蛋白質(豆類除外)是不完全蛋白質,缺少賴氨酸,營養是不全面的。動物性食品中的營養素易被人體吸收,又是一些維生素的豐富來源,因此應適當進食動物性食品。但是,多吃葷少吃素同樣不科學。吃葷多勢必造成蛋白質太高,隨之帶進的動物脂肪增多,不但使腎臟負擔加重,也容易使總熱量超標。
貼心提醒: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平衡膳食,也就是在總熱量控制的前提下,盡可能做到谷類、肉、蛋、奶、蔬菜及水果種類齊全,以便獲得均衡營養。
(責任編輯:徐惠珍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甲減患者適宜多碘還是少碘
2024-10-25甲減病會不會導致肌肉酸痛、渾身乏力?
2024-10-25亞臨床甲減會發展為甲減嗎
2024-10-25甲減病會一直發胖嗎
2024-10-25做甲狀腺檢查時需要空腹嗎
2024-10-25甲亢患者適合吃什么水果比較好
2024-10-25甲亢會不會導致腹瀉
2024-10-25通脈降糖膠囊適用于哪些情況
2024-10-24
熱門文章
糖尿病I型全方位指南:解析、管理與生活調整
2024-10-25糖尿病I型能治好嗎
2024-10-24糖尿病I型與二型:深入解析兩者的區別
2024-10-24糖尿病II型是什么意思
2024-10-24糖尿病腳足病早期信號
2024-10-24糖尿病ICD10編碼全解析及應用指南
2024-10-24糖尿病IR是什么意思
2024-10-24糖尿病腳腫了怎么辦才能消腫
2024-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