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腹血糖 糖尿病管理的風向標
空腹血糖作為一天中血糖變化的起點,與餐后血糖關系密切??崭寡菍τ诓秃笱撬胶筒秃笱堑钠瞥潭染哂蓄A測作用。
空腹血糖達標不代表餐后血糖正常
一項在亞洲13家醫學中心進行的研究發現,在評估空腹和餐后血糖對糖尿病診斷和心血管危險影響中,餐后高血糖是全因死亡率、心血管死亡率上的獨立危險因素,而空腹血糖水平與全因死亡率、心血管死亡率無關。也就是說,不能只看空腹血糖,餐后兩小時血糖更為重要,如果忽視了餐后兩小時血糖的測定,會延誤病情,造成嚴重并發癥。
在“預防糖尿病,保護我們的未來”的健康講座上,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內分泌科主任姚斌特別提醒,不少糖尿病患者都有一個誤區——只重視檢測空腹血糖,認為空腹血糖控制好了,餐后血糖就不會高。
姚斌舉了一個例子,劉先生確診2型糖尿病兩年,一直堅持用藥。平時都是化驗空腹血糖,結果多數是正?;蚵愿?,尿糖陰性,但偶爾查餐后血糖都高,他自己覺得餐后血糖高與進餐量過多有關,沒引起太大重視。近幾個月以來,劉先生老覺著手腳發麻,看東西模糊,尿里查出有蛋白,經詳細檢查才知道,這些都是糖尿病并發癥的表現。
照說劉先生的空腹血糖一直控制得不錯,怎么竟會出現視網膜、腎臟等并發癥呢?
姚斌指出,一項在亞洲13家醫學中心進行的研究發現,在評估空腹和餐后血糖對糖尿病診斷和心血管危險影響中,餐后高血糖是全因死亡率、心血管死亡率上的獨立危險因素,而空腹血糖水平與全因死亡率、心血管死亡率無關。也就是說,不能只看空腹血糖,餐后兩小時血糖更為重要,如果忽視了餐后兩小時血糖的測定,會延誤病情,造成嚴重并發癥。
一般來說,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監測應該是以下幾個時間點:空腹/餐前、餐后兩小時血糖、睡前血糖、夜間血糖、有低血糖癥狀時、劇烈運動前。其中,最常用的四個時間點是:空腹及三餐后兩小時血糖。姚斌認為,只有這樣才能知道血糖控制得是否達標,或是否發生了低血糖,是否需要調整治療方案。
空腹血糖 糖尿病管理的風向標
大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目標,應該追求達到糖化血紅蛋白低于7%,空腹及餐前血糖應該控制在6.1 mmol/L以下。
糖尿病是因人體胰島功能衰退而引發糖、蛋白質、脂肪及水等代謝紊亂的綜合征。診斷和治療需參照三個指標: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和糖化血紅蛋白??崭寡侵钢辽? 小時未進食熱量后的靜脈血漿葡萄糖水平;餐后兩小時血糖則指用餐后兩小時檢定的血糖值;糖化血紅蛋白則反映個人近8-12周的血糖控制情況。
大部分糖尿病患者重視餐后血糖檢測與控制,而對空腹血糖關注較少。其實這樣的觀念對于患者血糖控制存在一定的風險。上海同濟大學附屬第十人民醫院內分泌科主任曲伸教授指出,大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目標,應該追求達到糖化血紅蛋白低于7%,空腹及餐前血糖應該控制在6.1 mmol/L以下。糖尿病患者在無低血糖的前提下,血糖越接近正常,糖尿病并發癥越少,空腹血糖管理不僅對于整體血糖水平至關重要,也是防治心腦血管疾病的重要決定因素。由于空腹血糖是全天血糖的基礎,餐后血糖依附于空腹血糖??崭寡侵饕獊碓从诟翁窃敵觯秃笱莿t受多種因素影響。因此,首先控制空腹比控制餐后更簡單、更安全、更靈活,也是個體化治療的基礎。研究發現,經過治療后空腹血糖下降,大部分患者餐后血糖也能隨之降至目標范圍。
此外,美國臨床內分泌醫師協會指南將基礎胰島素作為糖尿病聯合藥物治療的起始推薦,并建議對于胰島素治療方案的血糖管理應遵循“先空腹再餐后”的順序:起始使用基礎胰島素對空腹血糖進行管理,通過調整基礎胰島素劑量幫助患者空腹血糖達標。
監測血糖的頻率要有多勤?
(1)血糖控制差或病情危重者每天監測4-7次;
(2)病情穩定、達到控制目標時,每周監測1-2次;
(3)開始胰島素治療者每日至少測血糖5次,達到治療目標后每日測2-4次;
(4)口服藥和生活方式干預的患者每周測血糖2-4次。
(責任編輯:徐蓓蓓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甲減患者適宜多碘還是少碘
2024-10-25甲減病會不會導致肌肉酸痛、渾身乏力?
2024-10-25亞臨床甲減會發展為甲減嗎
2024-10-25甲減病會一直發胖嗎
2024-10-25做甲狀腺檢查時需要空腹嗎
2024-10-25甲亢患者適合吃什么水果比較好
2024-10-25甲亢會不會導致腹瀉
2024-10-25糖尿病致雙眼失明一年多能否用谷胱甘肽
2024-10-24
熱門文章
糖尿病I型全方位指南:解析、管理與生活調整
2024-10-25糖尿病I型能治好嗎
2024-10-24糖尿病I型與二型:深入解析兩者的區別
2024-10-24糖尿病II型是什么意思
2024-10-24糖尿病腳足病早期信號
2024-10-24糖尿病ICD10編碼全解析及應用指南
2024-10-24糖尿病IR是什么意思
2024-10-24糖尿病腳腫了怎么辦才能消腫
2024-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