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來一碗米飯 增加患糖尿病風險
近日,一則名為“白米飯—垃圾食品之王”的帖子在微博、微信流傳,帖子中提到白米飯的升糖指數高達87,與油炸馬鈴薯條一樣危險!對糖尿病病人來說,一碗一碗吃著白白的米飯,相當于吃一碗一碗的糖。
其實國內外曾經做過多次研究,提示白米飯會增加2型糖尿病風險。
哈佛大學公共衛生研究人員分析了吃白米飯與患2型糖尿病風險之間的關聯。白米飯的平均消耗數量在西方和亞洲國家之間存在差異,中國人平均每天要吃四份白米飯,而西方國家的人平均一星期才消耗五份左右。研究結果表明,白米飯消耗越多,患2型糖尿病的風險也越高,研究人員估計每增加一份白米飯(假設每份158克),患2型糖尿病的風險就增加10%。
相比于糙米,白米包括的纖維、鎂和維生素含量低,而這些營養物質有助于降低2型糖尿病風險。因此報告稱,高消耗白米飯的人因為上述營養素攝入量降低,可能會導致糖尿病風險增加。
昨天,揚子晚報記者采訪了江蘇省中西醫結合醫院內分泌代謝病區臨床營養科陳杰主任。陳杰主任告訴記者,不能夠直接將米飯和患糖尿病的風險和主食掛上鉤。
“其實問題并不是出在米飯上,而是出在"白"上。”陳杰主任說,精白米的確會對血糖的上升造成影響。精白米是經過加工處理后的大米,纖維含量較少,更加容易消化吸收,所以餐后血糖上漲的速度才會加快。如果身體一直處在高血糖的狀態,沒有進行足夠的運動來消耗,就會增加糖尿病的患病風險。
而沒有精磨過的各種糙米,或者是黑米、紫米等,纖維含量比精白米要多,如果混合起來煮成米飯,消化的速度就明顯比精白米要低。
日本人同樣吃白米飯,為什么糖尿病發病率卻低于我國?陳杰主任表示,中國人糖尿病發病率高的原因不能全怪“三白食物”。
“可能很多人會說,古人也一直吃米飯,為什么不會得糖尿病。實際上我們現在的主食已經吃得遠遠比以前少了。”專家認為,國人的飲食結構不夠合理才是糖尿病發病的“元兇”之一,“我們現在的飯量已經少了很多,而且飲食結構中高油高鹽食物、油炸食物的比例增加,這些都會增加糖尿病的發病風險。”
陳杰說,日本人雖然同樣以白米飯為主食,但他們的飲食結構更加類似于“地中海飲食”,食物結構中海鮮、生鮮以及少油食物占到了不小的比例,這些都是比較健康的飲食。
另外,米飯的溫度也會對于血糖的上升造成影響。米飯越熱,血糖吸收的就越快。等到米飯的溫度下降時,米飯中的“抗消化淀粉”增加,消化吸收率下降,餐后的血糖反應便會有一定程度的下降。日本人喜歡吃壽司飯團,其實就是冷卻后的米飯。陳杰建議,包含紫菜、蔬菜、涼米飯的壽司可以作為糖尿病患者的備選食譜之一。
(責任編輯:徐蓓蓓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甲減患者適宜多碘還是少碘
2024-10-25甲減病會不會導致肌肉酸痛、渾身乏力?
2024-10-25亞臨床甲減會發展為甲減嗎
2024-10-25甲減病會一直發胖嗎
2024-10-25做甲狀腺檢查時需要空腹嗎
2024-10-25甲亢患者適合吃什么水果比較好
2024-10-25甲亢會不會導致腹瀉
2024-10-25糖尿病致雙眼失明一年多能否用谷胱甘肽
2024-10-24
熱門文章
糖尿病I型全方位指南:解析、管理與生活調整
2024-10-25糖尿病I型能治好嗎
2024-10-24糖尿病I型與二型:深入解析兩者的區別
2024-10-24糖尿病II型是什么意思
2024-10-24糖尿病腳足病早期信號
2024-10-24糖尿病ICD10編碼全解析及應用指南
2024-10-24糖尿病IR是什么意思
2024-10-24糖尿病腳腫了怎么辦才能消腫
2024-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