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性皮膚瘙癢怎么辦?
皮膚瘙癢是糖尿病患者的常見癥狀之一。根據皮膚瘙癢的部位不同,可分為全身性和局限性兩種。全身性瘙癢多見于中老年糖尿病患者,最初可局限于四肢或胸背部,以后逐漸擴展至全身。瘙癢發作多為陣發性,尤以晚間為重,血糖控制不穩定或情緒變化可誘發或加重瘙癢。由于經常搔抓,局部皮膚可出現抓痕、血痂、苔蘚樣變,甚者有潰破、感染等表現。局限性瘙癢多位于女×陰、陰×囊、肛門等部位,常與局部念珠菌感染有關。因瘙癢難忍而自行搔抓陰×蒂及陰×道黏膜,可出現紅腫、糜爛;外陰及肛周皮膚可出現肥厚及濕疹樣改變。 此外,由于瘙癢影響睡眠,可導致頭暈、乏力、記憶力差、食欲不振等神經衰弱的一系列表現。如何治療糖尿病性皮膚瘙癢?趕緊和家庭醫生在線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做好皮膚的日常護理
1、避免搔抓、摩擦皮膚,以免抓傷皮膚引起潰破和感染。
2、保持皮膚清潔,秋冬季洗浴宜每周2次,浴水溫度37℃~40℃,選擇中性護膚皂,浴后適量涂抹潤膚霜。
3、貼身衣服穿純棉制品,避免穿著化纖毛織品。
4、合理休息,勞逸結合,保證睡眠,避免過度焦慮和運動。
5、忌飲酒及吃辛辣等刺激性食品,少喝咖啡和濃茶,飲食宜清淡。
規范治療
控制血糖在專科醫生的指導下嚴格控制好血糖,這是改善瘙癢癥狀的基礎。
規范治療瘙癢在皮膚科醫師指導下,根據病情、發病季節及個體情況的不同選擇治療方法。
1、選擇外用藥物
輕度瘙癢者可外用止癢性洗劑、霜劑等。嚴重皮膚瘙癢不伴感染者,可外用弱、中效皮質激素軟膏。伴念珠菌感染引起的外陰瘙癢,可局部使用抗真菌藥。
2、選擇內服藥物
全身性瘙癢可內服抗組胺類藥物,補充鈣劑、維生素C等。此外,尚可補充營養神經藥物,如維生素B1、B12等。
3、物理治療
全身性瘙癢病可行紫外線照射、藥物熏蒸等。
糖尿病性
皮膚瘙癢的原因
血糖水平高高血糖使血漿和組織液處于高滲狀態,不僅可刺激神經末梢產生瘙癢感,還可引起細胞內脫水,導致皮膚干燥,從而加重瘙癢癥狀。
神經末梢炎糖尿病患者微循環障礙,周圍神經營養障礙,導致神經髓鞘脫失,功能紊亂,感覺神經敏感度增高。外界刺激如冷熱變化、衣服摩擦、接觸化纖皮毛織物、飲酒食辣等均可誘發皮膚瘙癢。
免疫功能低下由于糖尿病患者體內葡萄糖不能充分利用,蛋白質代謝負平衡導致營養障礙;同時高血糖減弱了白細胞的殺菌能力,皮膚免疫功能下降。易繼發感染如毛囊炎、體股癬、念珠菌病、滴蟲等,從而加重皮膚瘙癢。
發病原因
皮膚瘙癢的病理機制復雜,目前還不十分明確,多認為與皮膚組織含糖量增高刺激皮膚引起發癢,或皮膚長期處于慢性脫水狀態,出汗減少,皮膚過度干燥,繼發感染而瘙癢有關,此外,與末梢神經性損害、感覺異常等也有關。
糖尿病早期癥狀 歡迎訪問www.tnbzy.com 糖尿病人吃什么好。
癥狀特點
可為全身泛發性瘙癢,多見于高齡的糖尿病患者,發病部位不定,發病程度、時間也不一致;也可為局限性的瘙癢,主要見于外陰或肛門周圍,特別是女性外陰瘙癢更為多見,且常伴有念珠菌性陰道炎。故對頑固性的皮膚瘙癢或女性外陰瘙癢者均應常規篩查糖尿病。
患者最初多為局部性瘙癢,以后逐漸擴展至全身,瘙癢常為陣發性,尤以晚間為重,多數會反復發作。有些患者因為瘙癢難忍,反復搔抓,皮膚上常見抓痕、血痂,還可繼發為皮炎。日久皮膚變硬、色素沉淀,還可出現皮膚干燥脫屑。皮膚瘙癢患者對外界刺激極為敏感,如冷熱變化、衣服摩擦、接觸化纖皮毛織物、飲酒食辣等均可誘發瘙癢。
(責任編輯:吳燕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甲減患者適宜多碘還是少碘
2024-10-25甲減病會不會導致肌肉酸痛、渾身乏力?
2024-10-25亞臨床甲減會發展為甲減嗎
2024-10-25甲減病會一直發胖嗎
2024-10-25做甲狀腺檢查時需要空腹嗎
2024-10-25甲亢患者適合吃什么水果比較好
2024-10-25甲亢會不會導致腹瀉
2024-10-25糖尿病致雙眼失明一年多能否用谷胱甘肽
2024-10-24
熱門文章
糖尿病I型全方位指南:解析、管理與生活調整
2024-10-25糖尿病I型能治好嗎
2024-10-24糖尿病I型與二型:深入解析兩者的區別
2024-10-24糖尿病II型是什么意思
2024-10-24糖尿病腳足病早期信號
2024-10-24糖尿病ICD10編碼全解析及應用指南
2024-10-24糖尿病IR是什么意思
2024-10-24糖尿病腳腫了怎么辦才能消腫
2024-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