α-糖苷酶抑制劑是什么?如何合理使用更好
糖尿病患者長期血糖增高可以引起各器官損害,造成多種急慢性并發癥。因此,降低血糖,使血糖保持在合理范圍之內是治療糖尿病的中心環節。口服降糖藥的作用機制主要包括促進胰島素分泌(磺脲類和格列奈類)和提高胰島素敏感性。減輕胰島素抵抗(雙胍類和胰島素增敏劑)。此外還有α-糖苷酶抑制劑,該類藥物可以延緩腸道糖類物質吸收,在降糖藥物中獨樹一幟。下面就趕緊和家庭醫生在線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具體的情況吧。
從結構上可分為兩組:第一組氮原子在環上有野尻霉素(nojirimycin)、半乳糖苷酶抑素(galactostatin)、寡糖酶抑素(oligostatin)等。第二組氮原子在環外,如阿卡糖(acarbose),validoxylamine A、B,有效霉素A、B(海藻糖苷酶抑制劑)等,從抑制酶范圍上看,它包括了部分α-葡萄糖苷酶抑制劑、半乳糖酶抑制劑、唾液酸抑制劑、淀粉酶抑制劑。
通過抑制小腸粘膜上皮細胞表面的糖苷酶,延緩碳水化合物的吸收(就像人為的造成“少吃多餐”),從而降低餐后血糖,故適宜那些單純以餐后血糖升高為主的患者。餐前即服或與第一口飯同服,且膳食中必須含有一定的碳水化合物(如大米、面粉等)時才能發揮效果。
如何合理使用?
1、α-糖苷酶抑制劑的藥理作用:該類藥物的結構類似葡萄糖,在小腸上段上皮細胞刷狀緣與各種α-葡糖苷酶結合,抑制該酶的活性,使淀粉類分解為麥芽糖進而分解為葡萄糖的速度和使蔗糖分解為葡萄糖的速度減慢。
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和多糖必須經過消化轉變為葡萄糖才能使小腸吸收,而最后這一過程是在小腸刷狀緣進行的,由于此藥對α-葡萄糖酶的可逆性、競爭性抑制作用,使轉變成葡萄糖的速度減緩,因葡萄糖吸收減慢,從而降低餐后血糖;同時也減輕餐后高胰島素血癥。長期使用該藥,可以顯著降低餐后血糖,也可以使空腹血糖有所降低。由于血糖降低及餐后高胰島素的緩解,使全身物質代謝進入良性循環,減弱血管和神經的病理改變進程,對糖尿病和全身各系統并發癥的發生和發展起到減慢和減輕的作用。
α-糖苷酶抑制劑的作用針對的是食物中碳水化合物,所以只有在進食碳水化合物時才起作用,在就餐開始時嚼碎服用效果更好,可見這種藥物對以碳水化合物為主食的東方人(主要是中國人)最為適用。
2、α-糖苷酶抑制劑適應人群:①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明顯升高者最為合適。②胰島素治療的1型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控制不滿意時,可加用該藥。③糖耐量低減或餐后血糖升高的糖尿病前期患者。④2型糖尿病患者服用其他口服降糖藥者,可聯合使用該藥。可達到減少所用藥物劑量,提高療效,減少每種藥物的作用。
3、α-糖苷酶抑制劑的不良反應:最常見的不良反應是胃腸道反應,由于該藥使進入小腸和碳水化合物被延遲消化,后者還會向腸道下段移動,在腸道下段被發酵和消化吸收,患者會出現腹部不適、排氣、腹脹、少數人會有腹瀉。一般不需特殊治療。對反應嚴重者可加用胃動力藥或其他對癥治療藥物。
4、α-糖苷酶抑制劑的禁忌癥:①不能單獨治療1型糖尿病。②嚴重肝腎功能不全患者。③對該藥過敏、糖尿病急性并發癥、妊娠、哺乳期婦女。④消化道炎癥和潰瘍病。
5、α-糖苷酶抑制劑的注意事項:①該藥與胰島素促泌劑和胰島素聯合應用時可能發生低血糖。屆時應該給予葡萄糖,嚴重者及時給予靜脈葡萄糖治療。②服藥期間不宜給予碳吸附劑及輔助消化酶。不用膽醇螯合劑。③α-葡萄糖苷酶抑制劑可影響地高辛和華法林的吸收,合用時要注意監測后兩種藥的藥理作用有無改變。④應用時從小劑量開始,根據血糖水平及胃腸道反應及時調整藥物。
6、α-糖苷酶抑制劑的常用藥物及規格:①阿卡波糖(拜糖平、卡博平),每片50mg,每日50~300mg,分2~3次口服。②伏格列波糖(倍欣),每片0.2mg,每日0.2~1.2mg,分2~3次口服。
(責任編輯:吳任飛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甲減患者適宜多碘還是少碘
2024-10-25甲減病會不會導致肌肉酸痛、渾身乏力?
2024-10-25亞臨床甲減會發展為甲減嗎
2024-10-25甲減病會一直發胖嗎
2024-10-25做甲狀腺檢查時需要空腹嗎
2024-10-25甲亢患者適合吃什么水果比較好
2024-10-25甲亢會不會導致腹瀉
2024-10-25番石榴降糖膠囊的作用及注意事項是什么
2024-10-24
熱門文章
糖尿病I型全方位指南:解析、管理與生活調整
2024-10-25糖尿病I型能治好嗎
2024-10-24糖尿病I型與二型:深入解析兩者的區別
2024-10-24糖尿病II型是什么意思
2024-10-24糖尿病腳足病早期信號
2024-10-24糖尿病ICD10編碼全解析及應用指南
2024-10-24糖尿病IR是什么意思
2024-10-24糖尿病腳腫了怎么辦才能消腫
2024-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