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友宜選擇的幾種烹飪方法 炒菜油也莫忽視
隨著糖尿病知識的普及,飲食療法這一不二法門越來越受到大眾的重視,控制飲食是糖尿病人日常生活的重中之重,然而如何控制卻很難把握,讓我們共同營造一個糖尿病人的營養廚房,在爽口的飲食中獲得健康。
以下幾種烹飪方法值得推薦:
1、蒸
蒸是以蒸汽為傳導加熱的烹調方法,使用比較普遍。不僅用于蒸菜肴,如蒸茄子、清蒸魚,還可用于原料的初步加工和菜肴的保溫回籠等。
特點:原汁原味、嫩香可口。
2、熬
將小型原料加湯水或調味品(蔥、姜、料酒)用火慢煮致熟的烹調方法。原料可用蔬菜、豆腐、米類、豆類及動物類食物,最好將其切成片、塊、丁、絲、條等形狀,便于熟透入味,如白菜熬豆腐。
特點:操作簡單,原料酥爛,有湯有菜。
3、煮
指食物在開水中煮熟的方法,如煮牛肉、煮雞等。
特點:有湯有菜,口味清鮮,不勾芡,湯汁多。
4、燉
燉是將原料加水,大火燒開后改用小火,加熱至原料酥而湯汁醇厚的一種烹調方法,如清燉牛肉、清燉母雞。
特點:味道醇厚鮮香可口。
5、拌
拌是用調料直接調制原料成菜的烹調方法。一般是將生料或熟料(多為動物性食品)切成較小的塊、絲、條、片等形狀。拌菜的調味品,主要是醬油、醋、香油、蝦油、芝麻醬等,以個人口味而定。常見的拌菜有涼拌黃瓜、涼拌粉皮。
特點:營養豐富,口感鮮嫩,清涼爽口。
6、炒
炒是一種用少油旺火翻炒原料成菜的烹調方法。適用于各類烹調原料,原料要求加工成片、塊、丁、絲、條狀,以利原料快速成熟。注意炒制時油量要少,如干煸扁豆、清炒蝦仁。
特點:軟嫩適宜,咸香適口。
燉、蒸、拌等烹調方法,一般用油量較少,有的可完全不用油,同樣能使食物味道鮮美。如清蒸魚,僅放少許油即可,即使不放油也不影響其味道。涼拌海帶、黃瓜等,只要把其他調料配好,不放油或僅幾滴香油即可。盡量少用煎、炸、紅燒、爆炒等耗油多的方法,也不宜采用糖醋、糖漬、拔絲和鹽腌、鹽浸等方法。
糖友該如何選炒菜油呢?
一、每天不超3勺
控制總量比種類重要,但無論哪種油,進入體內都增加能量負荷。每克脂肪體內氧化產熱9千卡,是等重量蛋白質和糖類產熱量的兩倍多。因此每人每日食用油應控制在15—30克(不超3湯匙)。
二、兼顧各類脂肪酸攝入
對于糖友,用油不但要控制總量,同時還要兼顧各類脂肪酸攝入。根據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膳食脂肪供熱應為飲食總熱量的25—30%;飽和脂肪酸攝入不超過飲食總熱量的10%,反式脂肪酸攝入量應少于總熱量的1%;避免或限制肥肉、全脂食品、棕櫚油、椰子油及油炸食品;食物膽固醇攝入應少于300毫克/天。
三、選油分3檔
植物油比動物油更適合糖友,動物油比剩油好。常用食用油分兩類,一類是動物脂肪,如豬油、牛油、雞油等:另一類是植物油,如豆油、花生油、棕櫚油、茶籽油、橄欖油等。動物脂肪(除魚油)含飽和脂肪酸和膽固醇較多,植物油(除棕櫚油、椰子油)大多富含不飽和脂肪酸。不飽和脂肪酸有保護細胞膜,降血脂,防治心血管疾病的重要作用。
糖尿病患者宜選植物油,有助于減輕脂代謝紊亂。按不飽和脂肪酸含量由高到低,以橄欖油、野茶油、花生油、豆油等為佳。棕櫚油、椰子油雖屬植物油,但和其他植物油相反,主要含飽和脂肪酸。飽和脂肪酸攝入過多,使高脂血癥、冠心病、腦卒中等疾患危險性增高,還會增加乳腺癌和腸癌發生率,糖友不宜選用。同時,相對于這兩種油而言,很多節儉的患者,常會把油炸完食物后的剩油,留著下次炒菜時用,這種油不建議糖友食用。
(責任編輯:黃瑩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甲減患者適宜多碘還是少碘
2024-10-25甲減病會不會導致肌肉酸痛、渾身乏力?
2024-10-25亞臨床甲減會發展為甲減嗎
2024-10-25甲減病會一直發胖嗎
2024-10-25做甲狀腺檢查時需要空腹嗎
2024-10-25甲亢患者適合吃什么水果比較好
2024-10-25甲亢會不會導致腹瀉
2024-10-25番石榴降糖膠囊的作用及注意事項是什么
2024-10-24
熱門文章
糖尿病I型全方位指南:解析、管理與生活調整
2024-10-25糖尿病I型能治好嗎
2024-10-24糖尿病I型與二型:深入解析兩者的區別
2024-10-24糖尿病II型是什么意思
2024-10-24糖尿病腳足病早期信號
2024-10-24糖尿病ICD10編碼全解析及應用指南
2024-10-24糖尿病IR是什么意思
2024-10-24糖尿病腳腫了怎么辦才能消腫
2024-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