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腰粗更易得糖尿病?6類人群易得糖尿病
糖尿病是我們不陌生的“富貴病”,其發病的原因復雜,有些糖尿病的癥狀因為不明顯還會被耽誤治療。有研究指出,男性腰粗更容易得糖尿病,下面讓小編為你講講詳情。
男性腰粗易得糖尿病?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道,英國公眾營養協會公布的一份新研究指出,如果男、女腰圍分別超過標準40英寸(約合102厘米)、34.7英寸(約合88厘米),男性患上糖尿病的風險將增加5倍,高于女性的3倍。也就是說, 男性腰粗比女性更易得糖尿病。
研究者發現,腰圍為31.5英寸~34.5英寸(約合80~88厘米)的女性和腰圍為37英寸~40英寸(約合94~102厘米)的男性,罹患糖尿病的危險都會增加。大約90%的2型糖尿病患者體重超標或肥胖。人到中年應定期測腰圍,方法是:在胯骨與肋骨之間的中點測量腰圍。
哪些人更容易得糖尿病?
1、有糖尿病家族史,父母或兄弟姐妹有糖尿病;
2、超重和肥胖的人;
3、吃得多而不愿意運動的人;
4、年齡大于45歲;
5、出生時體重小于5斤;
6、有異常妊娠的婦女,如曾分娩過巨大胎兒。
糖尿病的誘發因素有哪些?
糖尿病的誘發因素有:感染、肥胖、體力活動減少、妊娠和環境因素。
1、感染感染在糖尿病的發病誘因中占非常重要的位置,特別是病毒感染是I型糖尿病的主要誘發因素。病毒感染可引起胰島炎,導致胰島素分泌不足而產生糖尿病。另外,病毒感染后還可使潛伏的糖尿病加重而成為顯性糖尿病。
2、肥胖大多數I型糖尿病患者體型肥胖。肥胖是誘發糖尿病的另一因素。肥胖時脂肪細胞膜和肌肉細胞膜上胰島素受體數目減少,對胰島素的親和能力降低、體細胞對胰島素的敏感性下降,導致糖的利用障礙,使血糖升高而出現糖尿病。
3、體力活動我國農民和礦工的糖尿病發病率明顯低于城市居民,推測可能與城市人口參與體力活動較少有關。體力活動增加可以減輕或防止肥胖,從而增加胰島素的敏感性,使血糖能被利用,而不出現糖尿病。相反,若體力活動減少,就容易導致肥胖,而降低組織細胞對胰島素的敏感性,血糖利用受阻,就可導致糖尿病。
4、 環境因素在遺傳的基礎上,環境因素作為誘因在糖尿病發病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環境因素包括:空氣污染、噪音、社會的競爭等,這些因素誘發基因突變,突變基因隨著上述因素的嚴重程度和持續時間的增長而越來越多,突變基因達到一定程度(即醫學上稱之為“閾值”)即發生糖尿病。
(責任編輯:張琴琴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甲減患者適宜多碘還是少碘
2024-10-25甲減病會不會導致肌肉酸痛、渾身乏力?
2024-10-25亞臨床甲減會發展為甲減嗎
2024-10-25甲減病會一直發胖嗎
2024-10-25做甲狀腺檢查時需要空腹嗎
2024-10-25甲亢患者適合吃什么水果比較好
2024-10-25甲亢會不會導致腹瀉
2024-10-25番石榴降糖膠囊的作用及注意事項是什么
2024-10-24
熱門文章
糖尿病I型全方位指南:解析、管理與生活調整
2024-10-25糖尿病I型能治好嗎
2024-10-24糖尿病I型與二型:深入解析兩者的區別
2024-10-24糖尿病II型是什么意思
2024-10-24糖尿病腳足病早期信號
2024-10-24糖尿病ICD10編碼全解析及應用指南
2024-10-24糖尿病IR是什么意思
2024-10-24糖尿病腳腫了怎么辦才能消腫
2024-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