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壓力可升高糖尿病并發癥風險 糖友如何緩解心理壓力
近年來,盡管藥物治療糖尿病的方法、糖尿病人的護理方法以及保健服務在不斷地發展進步,但糖尿病患者的精神健康障礙、心理健康障礙以及相關的功能性障礙卻在不斷地增加。
心理壓力可升高糖尿病并發癥風險
研究表明抑郁者平時運動相對于沒有抑郁的人少,過度消耗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和限制運動,會導致能量不平衡,導致體重增加以及增加患 2 型糖尿病的風險。
如果對糖尿病患者的治療僅僅依靠臨床指標,并且僅僅由此來定義健康程度是否提高是錯誤的,糖尿病患者的潛在認知、情感和行為(如抑郁和飲食紊亂模式會依然存在)并沒有改善,表明患糖尿病或即將患糖尿的風險依舊存在,他們的生活質量依舊很差。
如何使一個 1 型或 2 型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更健康是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而且患有糖尿病者比一般普通人容易患心理疾病,而且患有并發癥的糖尿病患者更容易患心理疾病。
研究還發現糖尿病中患心理疾病較多的是少數民族,這可能和較低的社會經濟地位、語言、溝通問題和歧視等問題有關。
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壓力比健康的人心理壓力要大得多。據估計,2 型糖尿病的患者患抑郁癥的風險比正常人高出 24%,1 型糖尿病的患者患抑郁癥的風險比正常人高出 3 倍。
糖尿病患者的壓力主要來源于:患有糖尿病導致患者存在心理負擔、糖尿病自我管理方案非常復雜以至于增加心理障礙以及人際交往壓力。
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壓力很可能會加大患有一些并發癥的風險并且可能導致較高的死亡率。
四個心理處方解決糖友心理壓力
1、是克服悲觀情緒。不良的情緒可使病情加劇,特別是緊張、憤怒可使病情發展。而據實驗表明,糖尿病病人在情緒安定時常可使病情緩解,因此糖尿病病人要學會面對現實,控制情緒,化消極情緒為積極情緒。
2、是樹立起與糖尿病作斗爭的信心。由于一些病人認為糖尿病是終生疾病,并且容易并發危害生命的疾病,這樣就使他們失去了與糖尿病作斗爭的信心。其實,糖尿病病人只要按照醫生的意見進行治療,保持樂觀的情緒,養成嚴格的飲食習慣,就可以和健康人一樣頤享天年。
3、是盡量避免心理刺激。事實表明,糖尿病病人在恐懼、緊張等負性情緒影響下,血糖濃度顯著增高,尿中的糖和酮體的含量也會增高。因此應盡量避免心理刺激。如果遇到心理刺激時應盡量正確對待,保持情緒穩定,這是防止糖尿病病情發展的重要措施。
4、是提高對飲食的監控意識。糖尿病病人應嚴格遵照醫生的指導,定時定量地進餐,并養成良好的進餐習慣。一些糖尿病患者,由于對飲食的自我監控能力意識薄弱,自我調節的能力差,很容易在病情穩定時打破定時定量進餐的習慣,而造成病情反復。其實,任何習慣都是養成的,養成定時定量進餐的習慣對糖尿病病人終生有益。
(責任編輯:詹遠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甲減患者適宜多碘還是少碘
2024-10-25甲減病會不會導致肌肉酸痛、渾身乏力?
2024-10-25亞臨床甲減會發展為甲減嗎
2024-10-25甲減病會一直發胖嗎
2024-10-25做甲狀腺檢查時需要空腹嗎
2024-10-25甲亢患者適合吃什么水果比較好
2024-10-25甲亢會不會導致腹瀉
2024-10-25番石榴降糖膠囊的作用及注意事項是什么
2024-10-24
熱門文章
糖尿病I型全方位指南:解析、管理與生活調整
2024-10-25糖尿病I型能治好嗎
2024-10-24糖尿病I型與二型:深入解析兩者的區別
2024-10-24糖尿病II型是什么意思
2024-10-24糖尿病腳足病早期信號
2024-10-24糖尿病ICD10編碼全解析及應用指南
2024-10-24糖尿病IR是什么意思
2024-10-24糖尿病腳腫了怎么辦才能消腫
2024-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