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2015年1月30日,美國總統奧巴馬在國情咨文演講中推出了“精準醫學計劃”。“今晚,我啟動了一項新的精準醫學項目,可使我們更接近治愈癌癥和糖尿病等疾病,并使我們獲得能使自己和家庭更健康的個性化信息。”奧巴馬說,并提議在新財年中投入2.15億美元,以推動個體化精準醫療的發展。一石激起千層浪,世界各地隨之陸續掀起精準醫學研究及實施的熱潮。
精準醫學基于基因差異而進行的個體化診療
什么是精準醫學?廣義的精準醫學概念是指根據個體差異進行個性化預防和治療的方案。從嚴格意義上講,精準醫療是指以個人基因組信息為基礎,結合蛋白質組、代謝組等相關內環境信息,為患者量身設計出最佳治療方案,以期達到療效最大化和副作用最小化的一門定制的醫療模式。簡言之,精準醫療是基于基因差異而進行的個體化診療,其目標是從分子水平定位病因,精準治療。
目前,中國已成為全球糖尿病患者人數最多的國家。最新數據顯示,中國糖尿病患者人數已達1.14億,約占全球糖尿病人總數的三分之一;尋求更加安全、有效、經濟的糖尿病臨床研究方案和藥物解決方案,滿足患者的長期治療需求,成為糖尿病領域專家的共同追求目標。但是“精準醫學”是否適合我過糖尿病治療的現狀?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分會主任委員翁建平(專家預約)教授日前在2015年第四屆賽諾菲東西方論壇上表示:精準醫學是糖尿病的發展方向,但現有醫學模型還不支持進行預測、診斷和治療。
翁教授向家庭醫生在線編輯介紹道:“精準醫學的運作模式是:準確診斷,靶向治療,最后優化臨床結局。但是糖尿病是個多因素復雜疾病,絕大多數糖尿病無法做到精準診斷、靶向治療。另外“精準醫學”需要采集、整合大量信息,但目前臨床上還有大量的數據鴻溝。”
“精準醫學”下的糖尿病管理愿景:根據基因診斷分析調整治療方案
翁建平教授現場分享對“精準醫學”看法
目前,糖尿病的治療,依然是通過每日數次手指取血監測患者血糖,并結合醫生的經驗,來進行治療。而目前美國負責設計“精準醫學”項目,對糖尿病的治療愿景是,在2年后,實現糖尿病患者DNA信息健康檔案搜集,并通過微型可植入芯片智能動態監測患者血糖,免去每日數次“扎手指”測血糖之苦。而在5年后,從DNA分子層對糖尿病日益加深認識,在治療上根據基因分析調整用藥時間及用藥劑量。
絕大多數糖尿病無法做到“精準診斷”
“絕大多數糖尿病無法做到精準診斷”翁建平教授告訴家庭醫生在線編輯。糖尿病是個異質性疾病,它除了遺傳因素以外,還有后天環境、生活習慣的影響。其中,發病人群最多的2型糖尿病,它的發病,疾病發展,往往更多地受到飲食、運動、環境污染、心理壓力、作息規律等多因素的影響,而利用常見基因變異來預測2型糖尿病的風險,據目前的研究數據來看,總體預測能力是<5%。”
實現精準醫學的數字鴻溝
要實現精準醫學,一個重要步驟是整合新舊數據為有效信息,并將這些信息轉化為直接適用于診斷、預測和治療的信息。這要求了有關于糖尿病的科研信息以及臨床數據需要實現共享,這樣才能為研究者提供大量信息,并影響糖尿病治療方法以及臨床應用。但是目前在我國,各大醫院之間的“電子病歷”管理,仍然是處于“數據孤島”的狀況。不同的電子病歷系統下的數據結構不同,且出于保護病人隱私等考慮,是相互封閉的。另外,糖尿病病患的DNA信息采集、病人臨床數據的結構化、數據整合、數據安全等等各方面問題,為實現精準醫學高鑄“鴻溝”。
精準醫學只是科學理念目前仍不足以改變實踐
針對中國國情,翁教授表示,精準醫學目前來說僅僅是科學理念,不足以改變實踐。而對于中國1億多糖尿病患者而言,目前糖尿病專業人才還是不足以應對龐大的病患基礎的,培養更多的糖尿病專業人才是當前的重要事項。而社會媒體還應繼續普及正確的糖尿病科普教育,讓更多的糖尿病患者及早就醫,及時治療,與糖尿病健康共存。
專家簡介:
翁建平 教授
長江學者特聘教授,中山大學卓越學者,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
現任: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副院長,中山大學糖尿病研究所所長,中山大學臨床研究中心副主任(CTC),學術道德委員會副主任。
兼任:國際糖尿病聯盟(IDF)西太區執行委員;亞洲分子糖尿病研究會副主席;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主任委員;廣東省醫學會內分泌學會主任委員;廣東省糖尿病防治研究中心主任。
翁建平教授在第四屆賽諾菲東西方論壇上接受媒體采訪
研究興趣集中于2型糖尿病基礎與臨床研究,對2型糖尿病早期防治、糖尿病的分子遺傳學研究、特殊類型和家族遺傳性糖尿病的診治有一定體會。曾先后承擔科技部、衛生部、教育部各項課題,在Lancet、NewJMed、Diabetes、DiabetesCare、Diabetologia、Endocrinology等雜志發表SCI學術論文多篇。
2010年獲中山大學卓越學者稱號
2010年獲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
2011年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第一完成人)。
2012年獲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
2013年Diabetes雜志編委(影響因子8.29)
家庭醫生在線專稿,轉載請注明家庭醫生在線;媒體合作請聯系:020-37617238
(責任編輯:鄧瑩瑩 )
隨著氣溫逐漸轉涼,秋天來臨了。每到這個季節,由于雨水減少,空氣愈發干燥,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現口干舌苦、咽喉疼痛、干咳、便秘等癥狀,尤其是合……詳細>>
糖尿病被稱為“富貴病”,因為糖尿病的發生和飲食有很大關系,因此,治療糖尿病可以從飲食開始,在此,專家表示,早期糖尿病治療的第一步就是改變……詳細>>
由中山大學三家附屬醫院、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等10家單位攜手,歷時20余年完成的“2型糖尿病新治療方案研究與臨床應用”日前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詳細>>
糖尿病足作為糖尿病并發癥之一,近年來呈現出加速發展的趨勢。無論糖尿病足處于哪個時期,有效控制血糖都是所有治療方案的基礎。那么,糖尿病足具……詳細>>
糖尿病常有口渴、喝水多的表現,病友們常有一種錯誤的觀點,認為患糖尿病后應該控制喝水,這是大錯特錯的。喝水多是體內缺水的表現,是人體的一種……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