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友血糖忽高忽低小心面癱
糖尿病足、糖尿病眼是糖尿病患者常見的并發癥,而糖尿病的另一并發癥——特發性面神經麻痹,由于不像前兩者那么常見,再加上會引起面神經麻痹,通常都被認為是冷風長期直接對著面部給吹出來的,其實多為病毒感染引起,血糖長期偏高也可能引發面癱。
長期高血糖可誘發面癱
專家介紹,面神經麻痹,即我們俗稱的面癱,是常見的因糖尿病而導致的神經并發癥之一。糖尿病性面癱,其發生的根本原因是由于糖尿病的病程長或糖尿病未能有效控制,在這種血糖長期處于偏高水平的影響下,引起了微血管循環異常、糖代謝紊亂、周圍神經缺血缺氧、末梢神經受損。
因此,對于一個糖尿病患者來說,一定要規范治療,避免血糖波動,發生各種并發癥。同時,對于一個老“糖友”來說,平時還要注意避免著涼,避免直吹風扇或空調;冬天出門在外也應做好頭部的保暖工作。
測糖耐量,可判斷是否糖尿病性面癱
專家,當出現有口眼歪斜、不能鼓腮等面癱的可疑癥狀時,尤其經常面神經麻痹,切勿掉以輕心,應及時就診,由醫生鑒別屬于哪種面神經麻痹。
做血糖、尿糖的檢查,必要時再做個糖耐量試驗,可以幫助確定是因糖尿病而引起的面癱。若確診為糖尿病性面癱,在治療上首先是積極控制血糖,同時以小劑量的皮質激素以減輕面神經的局部水腫、炎癥,并輔以神經營養劑、理療針灸、面部功能訓練等康復治療。
控血糖記住“三五七”運動
高血糖人群(包括糖耐量低減者和糖尿病患者)可以通過運動來改善癥狀。那么怎樣運動才科學呢?
運動治療益處多多,但這些益處有賴于運動安排的合理性和科學性。世界衛生組織WHO提出:“最好的運動是步行”,并提出“三五七”方案:每 日步行3公里以上,每次步行時間超過30分鐘,每周運動不少于5次,運動強度以運動后的心率加年齡等于170最適宜。運動中既要出汗,又不要大汗淋漓;既 要氣喘,又不能氣喘吁吁。糖耐量異常者常合并有肥胖、高脂血癥等。通過運動可減輕體重,使機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增強,使糖耐量恢復正常。
1、適合高血糖患者的運動
選擇運動項目,需考慮患者的年齡、健康狀況及興趣。一般來說,老年患者最好選擇太極拳、散步等運動量較低的活動。中年患者可進行游泳、自行車、乒乓球、羽毛球及登山等;體重較重或合并有膝關節炎者,最好選擇游泳,既可消耗熱量,也不會增加膝部的負擔。
2、需要多大的運動強度
運動強度的把握也很重要,應以身體無明顯不適和次日無明顯疲勞感覺為宜。人們檢測運動強度,通常都以心率作為參考指標。一般健康人的最大心 率公式為:(220-年齡)的70%~80%。但高血糖患者要根據自身的不同情況而定出不同的目標。年齡較大、體質較差者可以定在最大心跳的50%。例如 一位60歲的患者,如果這位患者平時很少運動,身體素質較差,他的運動強度應該是每分鐘心跳80次(計算方法為(220-60)×50%)。
3、運動頻率
高血糖患者參加運動貴在堅持,每星期至少運動3次。因為運動次數太少,除了無法改善心臟功能和肺活量外,也不能促進胰島素在體內的生理作用。因為胰島素對運動的敏感性只能維持2~3天,所以每星期運動3~4次才有效果。
4、運動時間
運動時間和運動強度密切相關。專家建議每次運動應在30~40分鐘,其間包括5~10分鐘的準備活動,20分鐘以上的身體運動,5~10分 鐘的放松活動。準備活動和放松活動是必需的,其目的是使身體逐漸適應運動和靜止狀態,避免骨骼、韌帶、肌肉受傷和使內臟器官恢復正常狀態。
(責任編輯:林銀珍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甲減患者適宜多碘還是少碘
2024-10-25甲減病會不會導致肌肉酸痛、渾身乏力?
2024-10-25亞臨床甲減會發展為甲減嗎
2024-10-25甲減病會一直發胖嗎
2024-10-25做甲狀腺檢查時需要空腹嗎
2024-10-25甲亢患者適合吃什么水果比較好
2024-10-25甲亢會不會導致腹瀉
2024-10-25番石榴降糖膠囊的作用及注意事項是什么
2024-10-24
熱門文章
糖尿病I型全方位指南:解析、管理與生活調整
2024-10-25糖尿病I型能治好嗎
2024-10-24糖尿病I型與二型:深入解析兩者的區別
2024-10-24糖尿病II型是什么意思
2024-10-24糖尿病腳足病早期信號
2024-10-24糖尿病ICD10編碼全解析及應用指南
2024-10-24糖尿病IR是什么意思
2024-10-24糖尿病腳腫了怎么辦才能消腫
2024-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