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情緒會誘發糖尿病 糖友要做好心理調節
糖尿病也能“氣”出來?您別不信,科學研究最新發現,不良情緒和精神因素也是糖尿病的重要致病“元兇”。下面讓小編為你講講糖尿病與情緒之間的關系。
不良情緒誘發糖尿病
專家介紹,糖尿病的發病病理在于體內胰島素的分泌不足或相對不足。胰島素分泌的多少除了受有關內分泌激素和血糖等因素的調節外,還直接受植物神經功能的影響。當人處于緊張、焦慮、恐懼或受驚嚇等情緒時,交感神經興奮,會直接抑制胰島素分泌,同時交感神經還會促使腎上腺素分泌增加,也間接地抑制了胰島素分泌。如果這種不良情緒長期存在,則可能引起胰島β細胞的功能障礙,使胰島素分泌不足的傾向被最終固定,進而導致糖尿病。
要說明的是,不是所有人都會因不良情緒誘發糖尿病,不良情緒因素對胰島素分泌的影響,對中老年人更為明顯;再者,也不是一般的不良情緒就能導致糖尿病,只有這種情緒反復刺激、持久作用于機體時,才有可能誘發糖尿病。
同樣道理,緊張、焦慮、發怒、恐懼、孤獨、絕望等不良情緒,會使糖尿病人病情反復或加重。專家強調,糖尿病人要放寬心境,以樂觀、積極的態度對待生活,對待疾病。這對控制血糖非常關鍵。此外,平時多參加一些社交活動及適量的體育運動,也有助于改善心情,控制病情。病人家屬也應多疏導、鼓勵、安慰并理解患者,幫助其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再有,患者還可參加一些糖尿病專題講座,了解糖尿病及其并發癥的基本知識和應對措施,糾正錯誤認識及不良行為。當患者出現焦慮、抑郁等情緒難以排解時,應及時找專科大夫就診,避免加重病情。
心情不佳血糖升高藥難治
糖尿病人容易有心理障礙,而心理狀態會反過來影響血糖水平。糖尿病是種慢性病,患者需要長期控制飲食,這容易讓患者產生心理壓力。而大量臨床觀察發現,糖尿病人會因精神緊張、焦急激動、發怒恐懼或憂慮絕望,使病情加重甚至發生酮癥酸中毒。
糖尿病患者的心理障礙與年齡、病程等因素密切相關。行動畏縮、依賴心理較強是兒童糖尿病患者常見的心理障礙;情緒低落、力不從心是中年患者常見的心理障礙;而老年患者多表現為急躁易怒,難以接受他人為其安排的治療及護理,甚至有自殺行為。去年6月,某三甲醫院就有一名78歲的女性糖尿病并發糖尿病足患者跳樓自殺,就是因為糖尿病困擾阿婆20多年,使其出現了情緒低落、輕生自殺的心理障礙,沒有得到及時的心理治療。
大家都知道,壞心情讓細胞免疫功能下降,使我們的免疫力變弱。具體到糖尿病,還有一點復雜的身體機制:現代心身醫學發現,人在壞情緒時,腦會刺激身體大量分泌一些拮抗胰島素分泌的激素。人的胰島素不足,血糖就會升高。情況嚴重時,甚至會加速脂肪的分解,使血液中脂肪酸大量增多,導致酮癥酸中毒。
看來,糖尿病必須進行心、身的綜合治療,控制情緒也是治病的一道藥方。糖尿病患者應保持思想樂觀,情緒穩定,配合醫生把血糖控制好。另一方面,患者家屬也要清楚糖尿病人的心理狀態,幫助患者了解糖尿病的基本知識,幫助患者建立戰勝疾病的信心,提高治病的效率。
糖友要做好心理調節
隨著醫學的發展也證實,現在已經完全肯定了,心理因素影響糖尿病的物質因素是腎上腺素,由于腎上腺素分泌增加,抑制了胰島素分泌,使其含量不足而導致血糖升高,醫生在平時治療糖尿病的過程中經常觀察到,糖尿病病人的心理狀態好與壞與糖尿病的控制好與壞有直接關系!
糖尿病患者應該調理好自己的心理狀態,對糖尿病應該有一個正確的全面的了解,配合醫生有效的治療好糖尿病。一定要防止急躁易怒,悲觀失望。憂慮多思,或者若 無其事,盲目樂觀,不屑一顧等都是錯誤的。作為醫生應該充分理解患者的各種思想,傾聽他們的心聲,進行說理開導,排解疑難,作為病人要緩解焦慮、消除緊 張、轉移注意力,聽輕快的音樂,進行運動,跳舞等,要樹立起戰勝疾病的信心、決心、恒心,調動起所有積極性和有利條件,集中優勢“兵力”把疾病治好,并要 長期堅持下去,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責任編輯:付子顏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甲減患者適宜多碘還是少碘
2024-10-25甲減病會不會導致肌肉酸痛、渾身乏力?
2024-10-25亞臨床甲減會發展為甲減嗎
2024-10-25甲減病會一直發胖嗎
2024-10-25做甲狀腺檢查時需要空腹嗎
2024-10-25甲亢患者適合吃什么水果比較好
2024-10-25甲亢會不會導致腹瀉
2024-10-25番石榴降糖膠囊的作用及注意事項是什么
2024-10-24
熱門文章
糖尿病I型全方位指南:解析、管理與生活調整
2024-10-25糖尿病I型能治好嗎
2024-10-24糖尿病I型與二型:深入解析兩者的區別
2024-10-24糖尿病II型是什么意思
2024-10-24糖尿病腳足病早期信號
2024-10-24糖尿病ICD10編碼全解析及應用指南
2024-10-24糖尿病IR是什么意思
2024-10-24糖尿病腳腫了怎么辦才能消腫
2024-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