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患者護足兩步四個注意
美國糖尿病協會曾統計發現,約1/5糖尿病患者因雙腳出問題而住院接受治療,很多病情嚴重的患者甚至需要截肢。可以說,糖尿病患者的截肢率直接反映著血糖及足部護理的水平。
從上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美國糖尿病患者截肢率下降了65%。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學專家尼爾卡·里奧斯·伯羅斯博士介紹,一旦下肢血管循環受損,足部受影響最大。而且,患者如果不小心,哪怕足部有一個很小的傷口,也非常容易導致感染,肌肉發黑、壞死,甚至要截肢。而“國家糖尿病教育項目”為糖尿病患者以及內分泌科醫生提出了全面的指導和要求,最大程度上預防此類并發癥的發生。
其主要的措施如下:洗腳,注意足部的清潔可以預防感染;選鞋,鞋子的前腳掌不宜太緊,鞋號要比腳的實際長度大半號,鞋的寬度要適宜,腳部最寬部位要與鞋的最寬部位吻合,腳趾前端也要留出足夠的空間,還要確保鞋子的內層材料柔軟,不擠腳。最好選擇系鞋帶的鞋,可以隨時根據腳部腫脹情況調整鞋的松緊和大小。
“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容易發生動脈硬化,而下肢神經的病變使血管的運動能力減弱,局部組織的抵抗力下降,即使是很微小的創傷,如鞋對腳部的擠壓、襪子縫線對腳的磨擦或雞眼都可能造成皮膚損傷、導致感染。”專家介紹說,糖友們在每次穿鞋前還應該養成檢查鞋子的習慣。1。仔細查看鞋內有無石子、沙礫等異物,尤其從郊外等地回來,鞋子容易攜帶沙礫,一定要仔細磕打傾倒,把最小的顆粒也清除,以免磨損雙腳;2。經常檢查鞋子的粗邊、縫線、裂痕,因為粗糙的接縫會對腳摩擦引發足潰瘍,應及時修補平整,或者換一雙新鞋;3。最好有2—3雙鞋替換著穿,試穿新鞋時尤其要注意。
為避免或延緩“失足”進程,糖尿病足患者要科學規劃膳食,加強血糖監測,嚴格控制血糖,學會用好胰島素,從根源上遏制糖尿病足的發生、發展。日常生活中,糖尿病足患者要堅持每天用溫水泡腳,溫度應低于37度,并用雙腳互搓按摩,促進足底血液循環。修剪趾甲要小心,剪完后要把趾甲邊緣磨光滑。若腳上長了雞眼、老繭,千萬別自行修剪,一定要找醫生處置。
還要選擇合適的鞋襪,不穿小鞋、硬底鞋、高跟鞋。鞋子要寬松、柔軟、透氣、內襯平展,其內部應比腳的本身長1~2厘米,寬度與跖趾關節部位的足寬度相等,高度考慮給足趾充分空間。同時盡量選擇棉布襪,襪邊不要太緊,以免襪口勒出印痕磨損皮膚。
在天氣寒冷時,不宜使用熱水袋或熱水瓶暖腳,以避免被燙傷,可用厚襪套或毛毯來保溫。
患者護足兩步四注意
第一步 糖尿病足自我檢查四注意
1、用棉花捻成尖端狀, 輕輕劃過腳背及腳底皮膚,看自己是否可以感覺到,如果沒有感覺則表示輕觸覺消失或減退。
2、用冷涼的金屬體觸碰腳部皮膚,檢查腳部皮膚是否感覺到冷涼,用37℃至37、5℃的溫水浸泡雙腳,是否感覺到溫熱,如果沒有感覺,表示雙腳已有明顯的溫度感覺減退或缺失。
3、用大頭針(或縫衣針)鈍的一端觸碰腳部皮膚,看是否有感覺,如感覺差表示觸覺減退。
4、用手指輕觸腳背靠近腳踝處皮膚,尋找有無腳背動脈搏動及搏動的強弱,可與正常人腳背部動脈搏動情況進行比較。如摸不到或脈搏很細弱,表示腳背動脈供血不足,這種情況常提示在腳背動脈上端有大動脈血管狹窄或梗阻。
第二步 患糖尿病足之后,生活中的四項注意
1、每次穿鞋前,一定要注意仔細檢查鞋子內有無堅硬異物,以免磨損腳部皮膚導致受傷。
2、每晚用40℃至45℃的溫水泡腳15—20分鐘,洗腳后用干燥的純棉毛巾擦干全腳,以保持腳部的清潔與血液流通,避免使用電熱毯、熱水袋,也不要洗桑拿浴、烤火爐、泡熱水澡。
3、日常生活中要穿吸汗性較好的棉襪及寬松舒適的鞋子,不要赤腳走路,以免受到意外傷害,同時要切記不要做爬山、跑步等劇烈運動。
4、剪趾甲時,不可剪得太深,以免損傷皮膚,造成甲溝感染。
(責任編輯:潘瑋璐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甲減患者適宜多碘還是少碘
2024-10-25甲減病會不會導致肌肉酸痛、渾身乏力?
2024-10-25亞臨床甲減會發展為甲減嗎
2024-10-25甲減病會一直發胖嗎
2024-10-25做甲狀腺檢查時需要空腹嗎
2024-10-25甲亢患者適合吃什么水果比較好
2024-10-25甲亢會不會導致腹瀉
2024-10-25毒性結節性甲狀腺腫是怎樣的一種病
2024-10-24
熱門文章
糖尿病I型全方位指南:解析、管理與生活調整
2024-10-25糖尿病I型能治好嗎
2024-10-24糖尿病I型與二型:深入解析兩者的區別
2024-10-24糖尿病II型是什么意思
2024-10-24糖尿病腳足病早期信號
2024-10-24糖尿病ICD10編碼全解析及應用指南
2024-10-24糖尿病IR是什么意思
2024-10-24糖尿病腳腫了怎么辦才能消腫
2024-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