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糖尿病足 自我檢查不可少
隨著糖尿病發病逐年上升,糖尿病足部病變也日見增多,據統計,在中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發生率高達2.8%-14.5%。糖尿病足肢端壞疽,是個嚴重致殘性的病證。糖尿病足發病的原因,血管閉塞缺血、神經病變與感染為其發病的重要因素。對于糖尿病患者來說一定要積極預防糖尿病足的發生,因此糖尿病足患者一定要做好自查以及預防工作。
糖尿病足癥狀自查
一、動脈血管的檢查:該項是糖尿病足癥狀的重要依據,用手指輕觸腳背靠近腳踝處皮膚,尋找有無足背動脈搏動及搏動的強弱,可與正常人足背部動脈搏動情況進行比較。如摸不到或脈搏很細弱,表示足背動脈供血不足,這種情況常提示在足背動脈上端有大動脈血管狹窄或梗阻,糖尿病足隨時都有可能發生。
二、重觸覺:用大頭針(或縫衣針)鈍的一端輕輕觸碰腳部皮膚,看是否有感覺,如感覺差表示觸對于糖尿病患者來說了解糖尿病足的分級是非常必要的,這樣能更好的方便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那么糖尿病患者應如何分級呢?
三、輕觸覺:棉花捻成尖端狀,輕輕劃過腳底皮膚,看自己是否可以感覺到,如果沒有感覺則表示輕觸覺消失或減退。
四、溫度感覺:用涼的金屬體輕輕觸碰腳部皮膚,檢查腳部皮膚是否感覺到涼;用37℃至37.5℃的溫水浸泡雙腳,是否感覺到溫熱,如果沒有感覺,表示雙腳已有明顯的溫度感覺減退或缺失。
糖尿病足預防:
研究表明,約15%的糖尿病患者會出現足部潰瘍,其中10%~14.5%的患者會因此截肢,是非糖尿病患者的25倍。全球平均每30秒就有一個糖尿病患者因為糖尿病足而失去一條腿。故而,糖尿病足的預防就顯得特別重要。下面我們就來說說糖尿病足的預防:
如果病人為獨居,就要準備一塊鏡子,每天照看,包括腳背腳底腳丫都要檢查清楚。同時仔細觀察皮膚的顏色、溫度、濕度,檢查有沒有水腫、皮損、疼痛程度及血管搏動、感覺、運動、反射情況以及水泡、皮裂、磨傷、雞眼、胼胝、足癬、甲溝炎等,若發現應及時處理及治療。
病人如果是汗腳,出汗過多也容易引起真菌感染,建議他們在洗腳時用醫用酒精擦拭腳趾縫,還可以在洗腳水中加少量醋,因為酸性環境不利于真菌生長。洗完后用柔軟吸水力強的毛巾擦干腳趾縫間。病人每天要洗腳同洗臉一樣重要,每晚用溫水(39℃~40℃)及軟皂洗腳,水溫不能太高,以免燙涂抹羊脂油類潤滑劑滋潤雙腳,并輕柔而充分按摩皮膚。
不宜穿尖頭鞋、高跟鞋、暴露足趾露足跟的涼鞋,切忌赤足走路或穿拖鞋外出,不要光腳穿鞋。鞋應寬大、舒適、合腳,使足趾在鞋內完全伸直,并稍可活動,鞋的透氣性要好,以皮鞋布鞋為好。穿鞋前應檢查鞋內有無砂石粒、釘子等雜物,以免腳底出現破潰。
提倡穿棉線襪子,襪子要軟、合腳,襪子尖部不要過緊,不穿松緊口襪子,不穿有洞或修補不平的襪子。不宜穿著不透風的尼龍滌綸襪。汗多者應多準備幾雙鞋襪更換,以便保持鞋內干燥,不宜使用爽身粉吸水,以防毛孔堵塞而感染。
堅持每日運動,如每天堅持小腿和足部運動30-60分鐘。輕輕按摩足部及小腿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環。絕對禁止吸煙、喝酒,對防止血管和神經病變有益。
(責任編輯:潘瑋璐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甲減患者適宜多碘還是少碘
2024-10-25甲減病會不會導致肌肉酸痛、渾身乏力?
2024-10-25亞臨床甲減會發展為甲減嗎
2024-10-25甲減病會一直發胖嗎
2024-10-25做甲狀腺檢查時需要空腹嗎
2024-10-25甲亢患者適合吃什么水果比較好
2024-10-25甲亢會不會導致腹瀉
2024-10-25毒性結節性甲狀腺腫是怎樣的一種病
2024-10-24
熱門文章
糖尿病I型全方位指南:解析、管理與生活調整
2024-10-25糖尿病I型能治好嗎
2024-10-24糖尿病I型與二型:深入解析兩者的區別
2024-10-24糖尿病II型是什么意思
2024-10-24糖尿病腳足病早期信號
2024-10-24糖尿病ICD10編碼全解析及應用指南
2024-10-24糖尿病IR是什么意思
2024-10-24糖尿病腳腫了怎么辦才能消腫
2024-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