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更容易得糖尿病 戒煙戒酒勢在必行
老年糖尿病是比較高發的一個人群,尤其是老年人的體質已經下降,在飲食各方面都要特別的控制,這給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將會帶來極大的痛苦,想吃的東西不能吃,還要忍受一些并發癥的折磨,那么,老年人糖尿病有哪些發病因素呢?應該如何預防糖尿病呢?
老人更易患糖尿病
第一,就是老年人身體素質比較的差,抵抗力也是大不如前了。
第二,藥物:由于老年人同時可能患有多種慢性疾病,因此可能服用多種藥物,可能影響機體的糖代謝而誘發糖尿病。
第三,胰島素抵抗:胰島素抵抗本身具有遺傳傾向。循環中游離脂肪酸(FFA)可在肝臟和肌肉組織抑制由胰島素介導的葡萄糖攝取和利用,促進肝糖原異生,還可引起胰島B細胞中脂質堆積而影響胰島素的分泌。瘦素可促進脂肪分解,產生大量FFA,并能強而特異地削弱胰島素的代謝作用。胰淀粉樣蛋白能抑制胰島素分泌,與糖負荷后血糖下降的延遲有關。
第四,就是現在的環境問題,特別是人們的飲食環境,現在人們普遍都比較的愛吃。高糖、高熱量飲食 攝入和體力活動減少以致超重和肥胖,這是老年人易患糖尿病的重要原因之一。此外,老年人因身體衰弱、經濟來源減少和生活質量下降而產生心理壓力,在糖尿病的發生與發展中也可能起一定作用。
老人如何預防糖尿病?
1、熱量控制
飲食總熱量首先要保證合理體重及工作、生活的需要。最好根據自己的年齡、性別、身高標準體重,計算出自己每天所需熱量,以便根據活動情況適當調整攝入的總熱量。通常按每公斤體重32-36千卡計算,肥胖者可酌量減少。然后分別安排攝入的蛋白質、脂肪、糖類的數量。每天所需蛋白質的總量,應按每公斤體重1-1.5克計算,從總熱量中減去蛋白質所產生的量,剩余的熱量由糖和脂肪補充。糖與脂肪的比例為2.5:1;糖應占總熱量的50-65%,脂肪產生的熱量不應超過總熱量的40%,并應盡量選用富含不飽和脂肪酸的植物油。主食在早、午、晚餐中的分配為1/5、2/5、2/5。
2、飲食規律
不暴飲暴食,生活有規律,吃飯要細嚼慢咽,多吃蔬菜,盡可能不在短時間內吃含葡萄糖、蔗糖量大的食品,這樣可以防止血糖在短時間內快速上升,對保護胰腺功能有幫助,特別是有糖尿病家族史人一定要注意。
3、少吃快餐和紅肉
某大學對3000名18—30歲的志愿者進行了長達15年的隨訪。結果發現,每周吃快餐超過2次的人和平均每周吃快餐不到一次的人相比,體重增加了4.5公斤。哈佛大學醫學院布萊根婦女醫院通過對3700名女性調查研究發現,每周吃至少5次紅肉者比少于一次者,患2型糖尿病風險高29%。愛吃熏肉、熱狗等加工肉類的人風險更高。
4、防治肥胖
肥胖是引發糖尿病的重要原因,預防糖尿病就需要預防肥胖。對于已經很胖的人,需要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進行減肥,減肥的最佳方法無疑就是運動。明顯超重的人減肥5%后,即使不鍛煉,患糖尿病的幾率也會減少70%。也就是說,如果你體重80公斤,至少需要減4公斤。3、避免或者減少使用一些對糖代謝不利的藥物。一些藥物會影響人體內分泌,導致一道功能紊亂,影響胰島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從而影響糖代謝異常,導致血糖過高或過低。
5、戒除煙酒
戒除煙酒等不良嗜好。眾所周知,嗜酒好煙對人體危害極大,不僅會直接引起癌癥等多種危害人體健康的疾病,還會使人體抵抗力免疫力下降,給糖尿病以可乘之機,因此戒除研究很重要。
6、定期量血糖
并不是所有的糖尿病都會出現明顯癥狀的,有很多隱形性糖尿病才是最危險的,如果不注意及時發現以及及時調理的話,就會導致各種并發癥的出現。因此專家提醒,在平時生活中應該養成定期量血糖的習慣,尤其是一些中老年人,定期的測量血糖可以幫助我們盡早的發現糖尿病。即使一次正常者,仍要堅持測量血糖的習慣,一旦出現蛛絲馬跡就應該馬上扼殺。
尤其是出現有皮膚感覺異常、性功能減退、視力不佳、多尿、白內障等情況,更應該及時去測定和仔細鑒別,這樣才能盡早診斷爭得早期治療的可貴時間。
(責任編輯:鄧瑩瑩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促甲狀腺激素偏高是怎么回事
2024-10-22孕婦血糖高應如何應對?
2024-10-22代謝綜合征的患病原因有哪些
2024-10-22哪些糖尿病患者需強化血糖監測?
2024-10-22內分泌不好通常有哪些癥狀表現
2024-10-2242 天女寶寶的正常身高范圍是多少
2024-10-22葡萄糖酸鈣的正常用量是多少?
2024-10-22女性是否都會經歷更年期?
2024-10-22
熱門文章
糖尿病I型全方位指南:解析、管理與生活調整
2024-10-25糖尿病I型能治好嗎
2024-10-24糖尿病I型與二型:深入解析兩者的區別
2024-10-24糖尿病II型是什么意思
2024-10-24糖尿病腳足病早期信號
2024-10-24糖尿病ICD10編碼全解析及應用指南
2024-10-24糖尿病IR是什么意思
2024-10-24糖尿病腳腫了怎么辦才能消腫
2024-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