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物使用不當可導致糖友疼痛 保持心情可緩解
糖尿病頭疼如何護理?這是患者要知道,糖尿病是普遍病,一定要盡早治療,尤其要避免不必要的危害,因此大家要找到適合自己的治療方法,尤其要知道糖尿病頭疼如何護理,正確的護理才能夠抵制疾病危害的發生,那么糖尿病頭疼原因是什么呢?應該如何護理呢?
糖尿病頭疼原因:
藥物使用不當。據臨床資料統計,大約60%以上的糖尿病低血糖反應是使用降糖藥物不當引起的,其中主要是胰島素和磺酰脲類藥物使用不當。胰島素方面:最常見的原因是胰島素劑量過大;還有注射的部位不正確,使得胰島素的吸收速度發生變化,如皮下注射太深變成肌肉、靜脈注射,導致吸收加快、作用時間加速,引發低血糖。磺酰脲類藥物方面:濫用、過量使用或同時使用多種降糖藥,尤其是是使用磺酰脲類藥物的老年糖尿病患者更應注意。總之,預防糖尿病低血糖癥最關鍵的措施,便是合理使用降血糖藥物。
誤用影響糖代謝的其他藥物。有些不是治療糖尿病的藥物,使用后也會對糖代謝產生一定影響。如水楊酸鹽類(如阿司匹林)、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β受體阻滯劑(如心得安)、組胺h2受體阻斷藥(如甲氰咪胍)、巰基化合物(如他巴唑)、磺胺類藥物等,可能誘發低血糖反應。因此,正在治療中的糖尿病患者,由于患其他疾病而需要使用上述藥物時,必須注意觀察,必要時應定期檢查血糖,以防低血糖癥的發生。
進食減少或吸收不良。合理的膳食調理是有效提高降糖藥物的效果的途徑之一,但過分地限制糖的攝入、不規則或延遲進食易致糖尿病患者發生低血糖,特別是胰島素治療的1型糖尿病患者。主要因為進食后的最初1h,胰島素血濃度已上升至高水平,餐后血糖峰值的增高幅度一般不會超過5.1mmol/l(100mg/dl)。因為已存在高水平的胰島素,肝糖放減少,但葡萄糖的利用卻增高3~4倍,若不及時進食或進食量不夠或吸收不良,極易導致血糖降幅每小時超過5.1mmol/l(100mg/dl),而發生低血糖癥。
活動不當。適當的運動或體力活動可以促進機體代謝,增強心血管功能,提高機體免疫力,有利于糖尿病癥狀的改善,并能減少并發癥。但加大運動量(劇烈的活動或勞動)或變更運動時間,可使萄葡糖消耗過多而誘發低血糖反應。尤其是接受胰島素治療的1型糖尿病患者,運動時胰島素濃度不但不能相應降低,反而因血流加速,皮下吸收增多,血中濃度上升,使肝糖釋放減少,更易致低血糖癥。因此,糖尿病患者應根據病情及用藥情況確定活動強度及活動時間,1型糖尿病用胰島素治療者應避免長時間的劇烈運動。
糖尿病頭疼如何護理:
應該讓患者多做戶外活動帶不要有疲憊感。適當的運動能使患者心情舒暢,并有利于葡萄糖的利用,降低血糖。因此,要根據疾病的需要及某些活動的可行性及有益性,向患者解釋其所以然,使他們理解這些活動與適當的休息相結合,有助糖尿病的穩定,使他們從心理上接受這些安排,而達到配合治療的目的。
糖尿病患者的飲食護理。有的患者不愿受飲食的限制,不知合理控制飲食也是一種治療措施,因而不能自覺控制飲食,一感到饑餓就隨意增加主副食。對此類患者一定要做好飲食治療的心理護理,使他們了解飲食治療的必要性,掌握自己的飲食規律,以持久地控制血糖。
保持糖尿病患者心情舒暢。例如:有些糖尿病患者,特別是老年糖尿病患者,常因為病程日久,纏綿難愈而背上思想包袱,抱有“難治好,死不了”的想法,在日常生活中隨意進食,不按時服藥,起居無規律,從而使病情加重,即使治療方法正確及時,亦收不到好的效果。因此,醫護人員及家屬要關心愛護患者,使其正確認識和處理這些問題,積極排除干擾,安心配合醫生治病。
對于長期住院的糖尿病患者,其心理變化很大。尤其病情較重的患者易產生悲觀情緒,甚至產生輕生念頭和行為;有的患者由于住院生活單調,情緒煩悶,常常造成一種難以言狀的心理;有些患者在工作上是佼佼者,但離職時間一長,就易失去原來的心理平衡。因此,調整和組織好患者的情緒、生活,是心理護理的主要內容之一。
(責任編輯:鄧瑩瑩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鳥氨酸氨甲酰轉移酶缺乏癥有哪些癥狀
2024-10-21懷孕三個半月發育遲緩是何原因
2024-10-21嬰兒飲食如何影響其發育?
2024-10-21葡萄糖酸鈣與五維葡鈣哪種補鈣效果更佳
2024-10-21男童正常發育的時間范圍是怎樣的
2024-10-21將近 20 歲胸部發育不完全是何原因
2024-10-21寶寶肌肉松弛且體重身高不增長是何因
2024-10-21孩子變聲后生長發育是否真的遲緩?
2024-10-21
熱門文章
糖尿病I型能治好嗎
2024-10-24糖尿病I型與二型:深入解析兩者的區別
2024-10-24糖尿病II型是什么意思
2024-10-24糖尿病腳足病早期信號
2024-10-24糖尿病ICD10編碼全解析及應用指南
2024-10-24糖尿病IR是什么意思
2024-10-24糖尿病腳腫了怎么辦才能消腫
2024-10-23糖尿病就醫攻略:科室選擇不再難
2024-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