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友運動需注意什么 這樣運動最適合
運動療法是治療糖尿病的“五駕馬車”之一,在糖尿病整體治療中占有重要地位。一些輕癥糖尿病患者甚至無需用藥,只依靠飲食控制及運動鍛煉便可使血糖得到滿意控制;即便是已經采用藥物治療的患者,運動療法也非常必要。下面我們就來聊聊糖尿病運動:
糖尿病患者需要運動嗎?
糖尿病運動療法是一把雙刃劍,它可以幫助患者控制病情,同時也可能使患者的病情加重,鑒于潛在的副作用,專業人員在指導糖尿病人運動時應按不同病情選擇適當的運動量和運動方式,尤其對于老年糖尿病患者,更要嚴格掌握適應證。專家表示,如果能夠注意好相關的事項,只要堅持運動,就會給2型糖尿病患者帶來很多的好處。但運動療法潛在的副作用也應引起重視。糖尿病運動治療的副作用有以下幾方面:
1、不適當運動可加重心臟負組,可使欲血性心臟病和高血壓加重,引起心功能不全或心律失常,還可以誘發心絞痛甚至心肌梗死,血壓過高運動后還可發生宜立性低血壓。
2、用胰島宏成碘職類藥物者,在運動中易發生低血糖。
3、有糖尿病思考運動后可使足部潰瘍加重。退行性關節病變加重。
4、使神經病變進展,退行性關節病變加重,U及發生低血豁等。
一般來說,糖尿病運動的益處是肯定的,但運動療法潛在的副作用也應引起重視。由于運動加重心臟負擔,因此可能使缺血性心臟病或高血壓(常無癥狀)加重,引起心臟功能不全或心律紊亂。也可能誘發心絞痛甚至心肌梗死。
本身血壓過高,而運動后可能會發生體位性低血壓。視網膜病變者,運動后視網膜出血的可能性增加,增殖性視網膜病變進展。糖尿病腎病的患者,運動會減少腎血流量,使尿蛋白排出增加,加重腎臟病變。部分糖尿病患者,尤其是I型糖尿病患者,在未很好控制血糖的情況下,運動會使血糖上升,出現尿酮體,甚至酮癥酸中毒。采用胰島素或磺脲類藥物治療的患者,在運動中易發生低血糖。
糖尿病患者運動需要注意什么?
糖尿病患者以餐后運動較為適宜,這樣有利于降低餐后血糖。早餐后是一天中血糖最高的時刻,故安排在早餐后1小時運動最佳(從吃第一口飯時算起)。而對于早餐前和晚餐后血糖控制不好的患者,可以選擇早餐前和晚餐后的時段運動。
糖尿病人應該選有氧運動。所謂“有氧運動”,是指人體在氧氣充分供應情況下的運動,其特點是運動強度低、有節奏、不中斷、持續時間較長。心率一般在130次/分以下,老年人、病程較長及存在糖尿病并發癥的患者,運動強度和目標心率則應適當降低。
有氧運動種類很多,包括散步、中速步行、慢跑、健身操、游泳、太極拳、騎自行車等非劇烈的運動。其中步行最安全、受限制少、容易堅持,是糖尿病人的首選運動方式,尤其對年長者更適合。運動量過大的表現有大汗淋漓、氣喘、胸悶、不思飲食,次日身體乏力、精神狀態不佳。如果出現上述癥狀,就需要及時減少運動量。
運動時的心率是判斷運動強度的重要指標。比較科學的判斷方法是,最大安全運動心率=170-年齡,以此來確定運動量的大小。比如一個人的年齡是65歲,那么他在運動時的心率應該是170-65=105次/分。運動結束后10~20分鐘,心率仍不能恢復到運動前的水平,感覺疲勞、心慌、睡眠不好、食欲減退等,說明運動量過大。運動后身體無發熱、無出汗、脈搏無明顯變化或稍有變化,運動停止兩分鐘內迅速恢復正常,表明運動量過小。
從靜止到運動,身體需要逐步適應。因此,運動前要有5分鐘的準備活動,如活動上下肢、腰部和腹部。跑步,要肩部和頸部的準備活動。結束運動時,不要立即停止,因為運動時大量血液聚集在四肢肌肉組織中,突然停止運動,血液不能很快回到心臟而產生暫時性腦缺血,會引起頭暈、惡心甚至虛脫等不適癥狀。因此,在運動結束時,應繼續作一些行走、緩慢跑步等放松活動,一般應歷時5分鐘。
運動后不要馬上說話或進行冷、熱水浴,而應把汗水擦干,待脈率恢復到正常時再進行溫水淋浴。
(責任編輯:莊閑婷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1歲9個月男孩身高80厘米是否正常
2024-10-21寶寶打呼魯對發育有影響嗎
2024-10-21泌乳素高是否會影響其他激素水平?
2024-10-21懷孕期間體重增長多少算正常?
2024-10-21治療支氣管發育不全哪家醫院靠譜?
2024-10-215 歲孩子身高 121 厘米屬于超高
2024-10-21輸卵管彌散性炎癥、宮頸管外翻及泌乳素
2024-10-21請問檢查內分泌失調要做哪些項目
2024-10-21
熱門文章
糖尿病腳腫了怎么辦才能消腫
2024-10-23糖尿病就醫攻略:科室選擇不再難
2024-10-23糖尿病忌口的食物一覽表
2024-10-22糖尿病iv期是第幾期?詳解糖尿病分期與病情管理
2024-10-22糖尿病患者一日三餐飲食食譜:科學飲食,穩控血糖
2024-10-22糖尿病腳腫:成因、風險與治療護理全解析
2024-10-21糖尿病腳腫了是什么原因
2024-10-21糖尿病幾型嚴重?
2024-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