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成糖尿病患者合并肥胖,如何進行體重管理?
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糖尿病如今已經成為一種非常常見的疾病,根據相關報告顯示,我國糖尿病的發病率已達12%。其中,80%的糖尿病患者合并超重、肥胖的現象。糖尿病患者的體重管理尤為關鍵。
9月9日,“廣東省糖尿病防治重點實驗室前沿學術論壇暨2022年學術委員會會議”在廣州召開。廣東省糖尿病防治重點實驗室第二任主任,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副院長、內分泌與代謝病學科帶頭人陳燕銘教授在接受采訪時介紹,重點實驗室成立10年以來,在科研成果以及人才培養方面都碩果累累。未來也會持續圍繞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糖尿病并發癥、糖尿病創新平臺以及防治新途徑等方面展開研究。而肥胖是2型糖尿病的最重要危險因素之一,中山三院開展“3+N”多學科診療模式,對肥胖患者進行綜合性管理,讓患者從中獲益。
(會議現場)
除了糖尿病,肥胖還帶來諸多健康隱患
中國有9千萬肥胖人群,其中1200萬屬于重度肥胖,高居全球榜首。肥胖相關疾患逐漸成為我國突出的醫療及公共衛生問題,給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負擔。陳燕銘教授介紹,肥胖導致的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等慢病高發,顯著增加心血管、癌癥及新冠肺炎的死亡風險,縮短預期壽命;肥胖同時常伴有睡眠呼吸暫停、脂肪肝、骨關節炎、女性多囊卵巢綜合征、男性性功能障礙等多系統疾病。
對于體重的管理,可以從生活方式的干預開始。陳燕銘教授指出,規律的作息、規律的飲食、保持心情的舒暢都非常重要。中山三院建立了專門的減重中心,采取“3+N”的模式對患者體重進行綜合性管理,即在飲食、運動、心理干預的基礎上給予個性化方案,同時配合藥物治療,包括中藥、西藥、針灸等手段進行干預。而對部分患者需采用代謝手術治療。
什么人適合做代謝手術?
王先生(化名)今年40歲,是一名重度的肥胖癥患者,BMI指數高達47。除了肥胖,他還合并糖尿病、高血壓、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這些情況嚴重威脅到了他的健康,還影響了他的家庭生活。因為王先生長期睡覺打呼嚕,其妻子的睡眠質量也隨之下降,夫妻矛盾接踵而至,甚至要鬧離婚……經過多方咨詢,王先生找到了陳燕銘教授團隊,并進行了代謝手術治療。手術治療后三個月,王先生的體重在原來的基礎上降低了25kg,其他并發癥的情況也得到了非常大的改善。
陳燕銘教授介紹,代謝手術是目前最有效的減重手段,但是需要把握嚴格的適應癥。根據目前國內相關指南,BMI指數大于37.5的患者都考慮進行代謝手術。而對于BMI指數大于32.5,且合并有一種并發癥的患者,比如脂肪肝、糖尿病、高血壓、痛風、多囊卵巢綜合征、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等,也可以考慮進行代謝手術。如今的代謝手術基本采用微創手術,患者術后恢復時間較短。通過代謝手術治療后,胃在原來的基礎上被切除了2/3,其容積減少后,胃腸道分泌的激素也會明顯下降,所以患者除了體重下降,他們的糖代謝紊亂、脂代謝紊亂情況也得到良好的改善,脂肪分泌的炎癥因子的水平也降低,同時改善相關的疾病,大概50%的患者術后可出現糖尿病逆轉。
(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副院長 陳燕銘教授)
研究新成果:為肥胖相關2型糖尿病的防治提供新的干預靶點
肥胖誘導的胰島素抵抗,成為中國人群罹患糖尿病重要的危險因素,在國人本來β細胞功能較弱的基礎上,肥胖的流行及其相伴的胰島素抵抗變得“雪上加霜”,導致糖尿病流行形勢嚴峻。但是肥胖導致胰島素抵抗和β細胞功能障礙的具體的機制不明。近期,陳燕銘教授團隊發表了新的的研究成果。陳燕銘教授介紹,團隊發現從“體重的增長→單純性的肥胖→肥胖合并糖尿病”的過程中,腸道的菌群紊亂、腸道的菌群譜的異常滲漏是非常重要的推手,從某種程度加速了肥胖到糖尿病的進程,損壞β細胞的功能。此項原創研究已在免疫學領域高水平國際期刊(Cellular & Molecular Immunology)發表。該研究闡述了從異常的腸道-微生物群-免疫軸參與糖代謝紊亂的分子機制,為肥胖相關2型糖尿病的防治提供新的干預靶點。
廣東省糖尿病防治重點實驗室未來將持續對糖尿病防治問題展開新的研究
據悉,廣東省糖尿病防治重點實驗室于2012年批準建設。10年來,在針對糖尿病的防治方面,收獲不少成果,也獲得了國家、省級的科技進步獎項。在糖尿病的治療方案方面,實驗室建立了對新診斷2型糖尿病患者進行早期胰島素強化治療的方案,同時把技術應用推廣到全國各地將近300多家單位。此外,實驗室還對1型糖尿病的發病率和發病特點規律進行了首次報道,讓國人了解并重視1型糖尿病的防控。在糖尿病的并發癥的防治方面,實驗室也進行一系列工作,其中包括糖尿病血管并發癥健康管理平臺的建設。新冠疫情爆發以來,實驗室也關注到了新冠肺炎合并糖尿病患者重癥率、死亡率偏高的問題,并投入了相關的研究。
在人才培養方面,實驗室培養了多名博士研究生、碩士研究生、博士后;同時積極開展學術交流,已對來自全國近7000余名專業技術人員進行了高水平的臨床診治培訓。提高華南地區乃至全國內分泌科醫護人員的臨床診療和科研水平,提高肥胖糖尿病等慢病的管理工作。
陳燕銘教授表示,實驗室下一步的研究方向主要為,1型糖尿病轉化醫學研究;2型糖尿病及合并癥新治療模式的臨床和基礎研究;糖尿病血管并發癥發病機制及創新診療研究;糖尿病研究創新平臺(糖尿病創新治療技術(干細胞、免疫治療、胰島移植),糖尿病防治新途徑(新材料、人工智能))。同時注重匯聚人才隊伍,帶動學科各項事業全面提升,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做好臨床與基礎研究相緊密結合,轉化研究成果最終能體現社會和經濟效益,為地方糖尿病防治發揮更大的作用和影響。
家庭醫生在線(www.zpeb.net)原創內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必究,內容合作請聯系:020-37617238
(責任編輯:張穎琳 通訊員:甄曉洲)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甲減病吃藥后多久能緩解癥狀
2024-10-21得了甲亢會導致皮膚變黑嗎
2024-10-21甲亢病治療期間越來越胖是咋回事
2024-10-21甲亢病會不會引起腹瀉的出現
2024-10-21甲減病是什么原因導致的
2024-10-21甲減會不會導致面部浮腫
2024-10-21甲減患者適合吃牛肉嗎
2024-10-21哪些因素會導致胎兒停止發育
2024-10-20
熱門文章
糖尿病iv期是第幾期?詳解糖尿病分期與病情管理
2024-10-22糖尿病患者一日三餐飲食食譜:科學飲食,穩控血糖
2024-10-22糖尿病腳腫:成因、風險與治療護理全解析
2024-10-21糖尿病腳腫了是什么原因
2024-10-21糖尿病幾型嚴重?
2024-10-21低血糖的并發癥有哪些
2024-10-18空腹血糖6.0正常嗎
2024-10-18糖尿病腳潰爛怎么治療?專業解答在這里!
2024-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