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預防糖尿病的并發癥
糖尿病的慢性并發癥多種多樣:因為糖尿病影響到了人體的血管和神經,而這兩種組織遍布身體各個地方,因此可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糖尿病并發癥:糖尿病眼病而致失明;因心肌缺血而導致胸悶胸痛,甚至是心梗;糖尿病腎病導致水腫、尿毒癥;下肢動脈閉塞導致不能行走,甚至截肢;周圍神經病變導致手足麻木、不知疼痛或感覺異常;陰莖血管血流不暢引發勃起功能障礙;胃腸道植物神經病變,導致頑固性便秘和腹瀉交替發生等。
這里提請您應該警惕的幾種常見糖尿病并發癥及其預防辦法。
1、糖尿病腎病:最嚴重的慢性并發癥之一,也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提示要點:早期沒有特殊癥狀表現;所有的糖尿病人病程超過5年以上者,要常查腎功能,并注意測量血壓:注意嚴格控制血糖,使之盡可能接近正常。若血壓>18.7/12kPa,就應積極降壓,使血壓維持在正常范圍。飲食上強調低鹽、低蛋白飲食,以優質蛋白(比如牛奶、雞蛋清)為佳;運動以安全的有氧運動如騎自行車、慢跑、游泳和散步等為好。運動時一定要多喝水,以防脫水;治療藥物要做相應調整,盡可能減輕腎臟負擔,延緩其進展。
2、糖尿病視網膜病變:
最常見的慢性并發癥之一,可導致患者失明。
提示要點:早期的視網膜病變沒有明顯的癥狀,糖尿病病人病程超過5年以上者,應及時到眼科進行視網膜檢查;患者發生視網膜病變時,眼底微旨質沉積,損害視網膜,最終損害視力。
對策: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患者應避免高強度的運動和舉(抬)重物,因為這可能會導致眼底出血和加速視網膜病變的發展;避免那些能升高血壓又需要過多跳躍的運動,如健身舞或跑步;可選擇騎車或低撞擊的有氧運動。注意在開始任何運動之前。首先需請醫生檢查眼底。
3、糖尿病足:最麻煩的并發癥。
治療難度大,尤其是有肢端嚴重感染及壞疽的病人,多采取外科高位截肢方法保全生命。
提示要點:腳變得越來越干燥,趾甲變形、增厚,足部冷涼;雙腳的感覺慢慢減退,似乎總有一層薄膜貼著皮膚,或者像穿著襪子的感覺;
抬高下肢時足部皮膚蒼白,而下垂時又呈紫紅色;觸摸下肢發現從上往下皮膚溫度逐漸降低;觸摸足背動脈發現其搏動減弱以至消失;走得時間稍長就會有下肢疼痛不能行走等。
對策:每天堅持小腿和足部運動30-60分鐘,可以改善下肢血液循環。預防足部病變的發生。足部的運動方法有;行走運動、提腳跟腳尖運動,彎膝下蹲運動、甩腿運動;每天用溫水(不超過38度)清洗,防止水溫過高,燙傷雙腳;不使用刺激性肥皂;為自己準備舒適的鞋襪。鞋尖要寬大,襪口要松,以免影響血液循環。
4、糖尿病性功能障礙:最“不性”的并發癥;
提示要點:精神壓力大,長期高血糖引起的血管。神經功能障礙,都導致了糖尿病性功能障礙的發生;表現為性欲低下、勃起障礙、早泄、射精異常及高潮缺乏等。
對策:查明病因,積極治療:如因心理因素引起,常常可以治愈;若由藥物誘發,則減少劑量或停用該藥后,常能恢復其性功能;對糖尿病性神經病變、血管病變及內分泌激素紊亂所引起的陽痿,尚無法治愈,但針對病因采取中西醫結合治療,常有一定的療效;忌濫服藥;忌情緒波動。
5、糖尿病神經病變:影響最廣泛、最復雜的并發癥,涉及全身各部位,表現各不相同。其中最常見的為感覺神經病變。
提示要點:感覺減退:早期病人可無明顯癥狀,但隨著病情的進展,病人開始感到肢體麻木,感覺減退,似戴手套、襪套樣感覺;病人肢體出現蟻走感或針刺感,甚至有的病人感覺皮膚某處或肢體異常劇痛,似火燒火烤或刀割,但實際上皮膚完好無損;感覺消失:對冷、熱、痛等刺激毫無知覺。
對策:一旦出現以上情況,要及時到專科醫院就診。
專家提示,糖尿病是一個慢性疾病,即使進入了并發癥期,只要治療得當,還是可以有效地控制其進展速度,減少對生活質量的影響。關鍵還是在于早期發現,及時調整治療方案,保持積極樂觀的精神狀態。
(責任編輯:果果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甲狀腺結節能否使用散結靈膠囊?
2024-10-27長期服左甲狀腺素鈉片,血糖異常是糖尿
2024-10-27血糖 101 能服用降糖藥嗎?
2024-10-27如何選擇治療甲亢的好醫院
2024-10-27市中區治療甲狀腺結節哪家醫院靠譜?
2024-10-27小孩預測身高 1.45 米,醫院建議
2024-10-27朋友推薦的藥品不知對我治療效果如何
2024-10-27產后想盡快減重恢復身材可以嗎?
2024-10-27
熱門文章
糖尿病I型全方位指南:解析、管理與生活調整
2024-10-25糖尿病I型能治好嗎
2024-10-24糖尿病I型與二型:深入解析兩者的區別
2024-10-24糖尿病II型是什么意思
2024-10-24糖尿病腳足病早期信號
2024-10-24糖尿病ICD10編碼全解析及應用指南
2024-10-24糖尿病IR是什么意思
2024-10-24糖尿病腳腫了怎么辦才能消腫
2024-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