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醫學影像科主任楊建勇

            從“被迫”選擇放射專業 到華南放射博導第一人

            24歲本科畢業,34歲獲得德國海德堡大學醫學院博士學位,37歲成為正教授,不到40歲被老干部“欽點”做手術,廣東省第一個具有博士學位的放射科醫生和廣東省第一個醫學影像博士生導師,現為國家二級教授......他,就是楊建勇(個人主頁),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醫學影像科主任,廣東省醫院協會醫學影像中心管理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1998年,廣東省一位知名老干部在切除胃癌24年后再次發現膀胱癌,年齡84歲。這個曾在中國大地上留下濃重一筆的歷史引導者,在病魔面前仍不改英雄本色,摒棄一切傳統療法,堅決采用新興微創療法來醫治自己的癌癥。此時,楊建勇成了老干部的“欽點御醫”,并將任務完美收官。

            他的這一生看起來是那么的順利,似乎是有意而為之。可楊建勇說,他的人生從來沒有規劃,因為計劃總是趕不上變化:“回頭去看,我的成功原因在于該做什么的時候做什么,在正確的時間做正確的事。”可不是,當初進入放射科絕非他所愿。他的人生計劃就是在放射科這里被“打亂”了。 [閱讀全文]

            分配至放射科:心不甘情不愿

            1978年,正值改革開放第二年,19歲的楊建勇考上同濟醫科大學醫學系。在接下來的整個大學生涯中,他最大的愿望就是留校。這恐怕也是當時許多人的共同愿望。于是,競爭開始了。想留校,學習成績必須達到規定分數線,各門功課要優秀......在這樣那樣的硬性標準之下,楊建勇脫穎而出,成功留校。這個生在武漢、學在武漢的“懶鬼”,還想在24歲大學畢業后繼續留在武漢。于是,成功留校的楊建勇心中暗喜:“在武漢做醫生沒有問題了。” [閱讀全文]

            被分配放射科 他傻了

                可事情總是那么不如人意。原本,實習期間在外科方面表現出色備受老師稱贊的楊建勇,還在為自己可能會被分配到臨床醫學而擔憂。當他聽到別人口中念出自己的去向時,他更傻了:“放射科。”

                放射科,這個看似高科技的新興科室在當時根本不受醫學界重視,它只被視作輔助科室。不僅如此,在傳統觀念看來,做個能和病人面對面交流的醫生才會才是偉大的,才是具有成就感的。那么,到了放射科,就相當于從第一線退居第二線,楊建勇心里哪能過得去這個坎?心不甘情不愿的楊建勇曾為此怠工半個月,甚至想要揮一揮衣袖,拍拍屁股走人。周圍關心楊建勇的人當然明白他的心思。為了不致流失人才,醫院的老教授和同事都極力勸說楊建勇不要離開,這才使楊建勇收回辭職的心,并且造就了后來的華南放射博導第一人。

            3年:每天就是機械式的工作

                沒有辦法,只能這么下去。楊建勇咬緊牙關,在協和醫院放射科堅持工作了3年。在這三年里,楊建勇的工作就是每天在一個暗室里做透視檢查。當時放射科的工具非常簡單,楊建勇只需進行機械性的檢查和診斷,發完檢查報告后就算完結工作。對其它事宜滴水不沾,也沾不著。這對夢想著能和病人面對面交流的楊建勇來說,就是一種莫大的煎熬。“暗室里拍攝輻射比現在大得多,這也不利健康。”

                1985年,楊建勇考入貴陽醫學院,師從我國著名放射學家劉子江教授攻讀碩士學位。1988年,楊建勇回到武漢協和醫院,再次工作3年。但與先前3年明顯不同的是,此時楊建勇的人生道路已基本定型,他接下來要考慮的是如何才能進一步發展。

            德國海德堡大學學習:柳暗花明

            同濟大學和德國海德堡大學有著校際交流的悠久歷史,這一傳統在二戰解放前就已開始。正所謂,上天關閉你一扇窗,一定會為你開啟另一扇窗。恰巧,同濟大學要選拔人才到海德堡大學學習。為了爭取這次機會,楊建勇上午上班,下午和晚上進行德語培訓,這樣堅持了一年。[閱讀全文]

            他要“錢”,還要博士學位……

                1993年,楊建勇最終以德語全校第二名、專業課達優秀水平的成績獲得了以訪問學者身份到海德堡大學學習的機會。按道理,訪問學者在海德堡大學不能進行臨床診斷工作。但由于海德堡大學比較認可同濟大學的訪問學者,加上自身較好的技術水平,楊建勇到海德堡大學不到2個月,就被批準進行介入手術。

                海德堡大學給予了楊建勇寶貴的財富,這可不僅僅指學習機會。按照計劃,楊建勇只能在海德堡大學學習一年,但由于他跟當地醫生和教授相處融洽,而他的工作能力又被高度認可,于是當時帶領他的教授提出了讓他繼續留在那的意愿。

                “我說呆下來可以,但需要一定的經濟支柱。我還要求在海德堡大學獲得博士學位。”楊建勇當時的工資只有950馬克,租房已經花去500馬克,生活保障非常困難。對這些要求,楊建勇的導師爽朗地答應了。在隨后2年里,楊建勇的工資能輕松養活一家三口,他還在1995年獲得了博士學位。

            盡管給他全家辦了德國簽證

                1996年,楊建勇帶領全家回到了武漢。原本,楊建勇還可繼續呆在海德堡大學。“洪堡大學的一位放射學教授親自帶我全家來到當地到移民局,幫我辦理好了全家的工作簽證手續,來回飛機票也都買好了,讓我休假后就可立即回德國。”中國人到國外辦簽證,老板一般不會參與太多,但教授卻親自帶領楊建勇去辦理,這對他而言是個莫大榮幸。按理說,楊建勇已經有足夠的條件在海德堡生根發芽,可是他最終卻選擇放棄回到中國。“因為國外發展很難,而國內正好在發展。”他說。

                之所以說在國外發展難,是因為楊建勇看到了國外平靜外表下隱藏的激烈競爭。他說:“繼續留在海德堡工作,有可能只能做介入工作,因為要想做其它工作都得靠語言。要知道,德語講話并不難,但語法太復雜,以致寫文章時容易錯漏百出,這不利以后長期發展。”于是,楊建勇毅然決定回國。

            投身中山大學:風生水起

            回到協和醫院工作不到半年,處在改革開放前沿地帶的中山大學開始廣納人才。楊建勇從當時的中山醫科大學校長、現今衛生部副部長黃潔夫那得知,中山大學正招收介入醫生,準入資格是主治醫生。[閱讀全文]

            去廣州,他幾夜失眠

                在從武漢去海德堡大學學習之前,楊建勇已是副主任醫師。時至今日,當然不可同日而語。“我想我是夠條件的。于是我報了名,投了簡歷。”楊建勇的簡歷果真被挑中。雖然如此,楊建勇在接下來卻遭遇了相當嚴謹的考核。“他們打電話到我的老單位,向老主任詢問我的情況,還讓我講課。”可這對人際關系處理得當、專業知識過硬的楊建勇來說,并不是障礙。楊建勇順利通過考核,于1996年10月份從武漢調往廣州。

                對從小呆在武漢的楊建勇來說,此次前往廣州曾經歷激烈的思想斗爭過程。“因為我在協和醫院已經有穩定的人際關系、熟悉的團隊,但我不了解這邊是什么醫院什么團隊。而且我的父母、姐姐、朋友,我的根都在武漢,所以離開武漢不是那么簡單的事情,需要下很大決心。”楊建勇曾為此幾夜失眠。事實證明,楊建勇的選擇是沒錯的!

            深得衛生部副部長認可

                “我來到中山大學后很順利。”有一件事情,給楊建勇印象非常深刻。他于當年十月份到中山大學報到,而中山大學卻在十一月份舉行職稱晉升。“我親眼看過中山醫的文件,白字黑字寫著:單位調入人員必須工作一年以上才能申報職稱。”楊建勇心里明白,這是對引進人才進行考核的需要,他本不報希望。可當楊建勇嘴多問了院長一句時,院長卻出乎意料地表示他可以參加申報職稱,還給了他一張申報表。填完表后,楊建勇得到了面試機會,這是意料之中的事。可楊建勇沒有想到的是,當時的面試官竟是幾十位教授,這仗勢把他嚇到了。幸好,楊建勇表現沉穩,獲得全票通過,成功晉升成為正教授。那一年,他才37歲。楊建勇自己都不驚感嘆:“我很幸運,趕上中國改革開放的最高峰。當時對人才的渴望,讓人才受到了尊重,這是最難得的。”

                楊建勇加盟中山大學的,就像一塊硬幣,雙方都有收獲。十年后,黃潔夫曾這樣評價楊建勇:“在引進人才中,楊建勇是比較成功的。”聽到這話的楊建勇自然很高興。在楊建勇進駐中山大學之時,雖然正處改革開放的大好時代,可當時整個廣東地區還未有一位博士學位的放射科醫生。楊建勇成了廣東省第一個具有博士學位的放射科醫生。也正因為他的加盟和同事們一起努力,中山大學成功獲得醫學影像科博士點,成為廣東省第一影像專業博士點。楊建勇也成了廣東省第一個影像醫學博士生導師。

            為老干部操刀:壓力與榮耀并存

            楊建勇如果不是被分配到放射科,如果不是勇闖廣州,來到中山大學,也不會有現在的楊建勇。[閱讀全文]

            與知名老干部的一段“情緣”

                廣東省一位老干部曾在60歲患上胃癌,切除腫瘤后順利走過了24個春秋。可是,原本健健康康的老干部又在84歲時發現膀胱癌。在當時,止住膀胱癌引起的血尿的經典做法就是把膀胱切掉。但老干部并不接受這種療法,“他說我不敢開刀,我已經瘦得不得了了。”楊建勇回憶說。為了尋求解決方案,全省醫生為其進行了會診,會診上提出了各種各樣的辦法,包括放療、切膀胱等。這些方案被老干部一票否決:“能不能用微創的辦法?聽說你們中山一有個介入的辦法來治療?

                經過會診,楊建勇從專業的角度鏗鏘有力地回答了老干部一句:“可以的。”盡管倍感壓力,楊建勇迎難而上。他親自上陣,為老干部做膀胱動脈灌注。手術結果很理想,血尿在術后幾天便停止。而后經過3次化療,2次內窺鏡電化治療等多管其下的治療之后,老干部的癥狀明顯緩解,而后還能正常工作。能為老干部親自操刀,楊建勇難掩歡喜。可很不幸地,老干部在90歲時再次發現肺癌,但是膀胱癌一直沒有復發。這一次,老干部活到91歲便撒手人寰。楊建勇給老干部做手術時正值美國攻打伊拉克,老干部還開玩笑地對楊建勇說過一句:“伊拉克不小心把平民炸掉是很正常。”楊建勇和老干部的交集永遠地定格在了這里。

            望能感恩團隊

                2006年,楊建勇接任影像科主任。他在回頭審視自己的人生時,顯示出異常樂觀的心態:“在工作上,我沒有感覺有什么過不了的坎。對你困難的事,對大家都難。”一路走來,楊建勇堅持認為自己個人沒有過人的能力,“我只是遇到了一個好的時代,自己不后悔的就是在正確的時間做了該做的事情。”同時,他還覺得自己的運氣特別好,“走過這么多的地方,到處都有支持和幫助我的同事和集體,所以倍感自己肩上責任之重。希望能夠感恩自己的團隊。”

                擔任影像科主任后,除了管理科室的大大小小事務,還有自己的手術、門診、會診等工作。不僅如此,楊建勇還把視角瞄向影像知識的普及教育。如今,他充分利用網絡這平臺,與家庭醫生在線合作共建國內首個面向大眾的影像頻道,義務擔任頻道主編,及時回復網友問題,向廣大網民傳播專業影像知識。

            編輯手札

            作為一名醫生,他是嚴謹的:在醫學問題上,連一個名稱都要“斤斤計較”。作為一名專業人士,他又是風趣幽默的:熱衷學習各種新潮東西,一副中年軀殼下裝著一顆年輕、活力的心。他是一位溫文儒雅的君子,可一旦觸及工作層面事情,他又變得雷厲風行。要說楊建勇教授在技術方面有什么特長嗎?有。他擅長于消化系統疾病的影像診斷與介入治療、血管閉塞性疾病的影像診斷與介入治療和腫瘤的介入治療及綜合治療等。他,還是魅力十足的。

            專家印象

            大家對他的印象:

            嚴謹 有活力 年輕態 溫文儒雅 風趣 務實

            說說你對他的印象:

              姓名:        
              內容:
              驗證碼:
            查看更多評論>>

            制作

            策劃/編輯:徐惠珍 /撰文:徐惠珍/設計:李陽、王景明/監制:鄒蓮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乱码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 eeuss鲁片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爱欲| 国产精品区一区二区三| 在线播放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无码一区二区在线| 日韩一区在线视频| 狠狠做深爱婷婷久久综合一区| 蜜桃传媒视频麻豆第一区|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观看免费 |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蜜桃百度 | 偷拍激情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在线不卡| 国产伦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成人丝袜激情一区二区| 国产一区二区不卡老阿姨|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爆乳| 日韩一区二区视频在线观看| 69福利视频一区二区|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深夜天堂| 国99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一区二区不卡在线播放| 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亚洲一区无码中文字幕乱码| 天堂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狠狠做深爱婷婷久久综合一区| 无码福利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蜜桃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 亚洲日本一区二区一本一道|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精华液 | 日韩一区二区电影| 亚洲电影国产一区| 亚洲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 波多野结衣中文一区| 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 日本亚洲成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性影院一区二区三区内射| 亚洲色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樱花动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