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臉盲癥”究竟是什么? 解讀“臉盲癥”的原因
你有沒有這樣的經歷:明明是很熟悉的人,可是擦肩而過時卻完全沒認出來;總是會認錯某兩個人;分不清一個樂隊里的成員……如果遇到過上述情況,那你可能就是患上“臉盲癥”了。
“臉盲癥”究竟是什么?
“臉盲癥”又稱為“面孔遺忘癥”。最新研究發現,過去被認為極為罕見的臉盲癥實際上在全球范圍內較為普遍。
1、看不清別人的臉;
2、對別人的臉型失去辨認能力。
(1)即便是熟人,我們也會形同陌路
(2)我們只能靠細節記住你。比如你是一個卷發的家伙(拉直后我就忘記你);比如你鼻子上有痣(離我太遠看不到時,你只能是小誰家的小誰);比如你走路時像鴨子(坐著的時候休想讓我跟你打招呼)。
(3)幾乎分不清所有明星的臉,即使那個人天天在電視上晃。
(4)人名與人經常對不上號。
(5)整體記憶力不如常人。
為什么會有“臉盲癥”呢?
異族效應——分不清楚外國人的臉,因為我們有“知覺窄化”
分不清外國人的長相通常被稱為“異族效應”。這個現象早在1991年就被D?斯蒂芬?林德賽等人發現了:人們對于同種族面孔的記憶力比對不同種族的要好。之后研究者一直想要找到“異族效應”產生的原因。2002年,奧利弗?帕斯卡里斯等人通過對6~10個月大的嬰兒的“其他物種效應”研究,解釋了這一現象的產生原因。原來我們在知覺發展過程中出現了“知覺窄化”。這符合進化的需要——我們平日接觸得最多的是同族,準確地分辨出同族的面孔有利于社會交往和種族生存,因此人腦自動調試以適應需要。
面孔失認癥——面孔識別障礙,不存在任何腦損傷或其他基本認知能力異常
臉盲也叫“面孔失認癥”,指的是在大腦在面孔加工上明顯受損的群體,按照致病原因大致可以分為獲得性面孔失認癥和發展性面孔失認癥。
前者是指由于后天(特指成年后)的疾病或者腦部創傷,導致顳葉中與面孔加工相關的腦區受損而出現的面孔識別障礙。獲得性面孔失認癥也是最早發現的一種面孔失認癥。后者指出生起就伴隨的特異的面孔識別障礙,不存在任何腦損傷或其他基本認知能力異常。發展性面孔失認癥在人群中的發病率約為2%,并不是什么罕見的問題。我們平常朋友間互相說的“臉盲”通常都是指這種類型。
(責任編輯:陳健慧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全身骨掃描對診斷甲狀腺癌有何作用?
2024-09-26什么是內照射放射病
2024-09-26醫院是否都有核醫學科
2024-09-26內照射放射病有哪些癥狀表現
2024-09-26外照射急性放射病的病因是什么?
2024-09-26如何有效治療內照射放射病
2024-09-26內照射放射病是怎樣的一種疾病?
2024-09-26患上內照射放射病應如何處理
2024-09-26
熱門文章
強迫癥是怎么回事?治療方法有哪些?
2024-10-30多夢嗜睡需重視,可能是身體在發出“求救信號”
2024-10-23什么是偏執狂?
2024-10-12連續用電腦超3小時 可能增加患狂躁癥風險
2024-10-11如何預防分離性遺忘?有什么好的方法嗎?
2024-10-10精神緊張怎么辦?專業解析與應對策略
2024-10-09為什么晚上會難過?科學解析與應對策略
2024-09-24訓練專注力的方法有什么
2024-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