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 正確的性引導不可或缺
小徐是一名初三的學生,身材纖長,面色白凈,學習成績也一直在班級中排名靠前,可是自從上初三后,不到一個月,孩子突然變得有心事,不愛說話,周末回家也把自己反鎖在自己的房間不愿出房門,父母多次試探詢問,也問不出什么,只說自己不想去上學了,逼著孩子去上學,孩子總是心事重重的感覺,成績更是一落千丈,月考退步了一百多分。問老師,老師也說似乎看到男生上課心不在焉的樣子。實在沒辦法帶孩子來院就診,沒想到孩子竟然同意來看心理醫生。看來男生在上初三的過程中,遇到什么現實困擾了。在征求男生的意見后,孩子愿意一對一進行咨詢。父母離開咨詢室后,男生在咨詢師的鼓勵下,說出了自己的心事,他不愿與周圍人交流,常會因為一些困惑上網絡找尋資料,在網絡上查到了“性變態”這三個字,讓他震驚不已。這,便是孩子持續已久的“不可言表的痛”。
男生上初三后,學校要求住校學習。男生第一次住校,還是很興奮的,和同學們夜談中,發現其他男同學的話題都在議論女同學,哪個女同學長得好看,哪個女同學身材好看,誰和誰在一起了。這些內容男生之前從未想過,數次夜談之后,男生發現自己白天開始不自覺會觀察女生了,尤其是自己也有好感的女生。上課也聽不進去了,腦海中總是幻想女生的身體會是怎樣的,自己也想努力克制自己的想法,覺得自己很齷齪,可是越是克制,越是會想看女生,同時也非常害怕被人發現自己偷看女生,深怕自己的丑行會被曝光,漸漸晚上睡不好覺,白天沒有精神而且擔驚受怕。想到自己可能因此人生就要毀了,內心非常無力。
武警廣東省總隊醫院醫學心理科建立了針對青少年和父母的家庭幫扶工作團隊,這個團隊指導方針就是以家庭為核心,通過改變家庭問題為靶點從而聚焦青少年行為及心理問題。從系統論的角度來看,青少年的問題常常因為家庭困擾活著更大的社會環境困擾而導致的行為問題,這些問題會從個人的精神病理表現形式體現在青少年的情緒行為問題上,因此“誰是問題的核心”?這個問題可以是我們對于給青少年問題的思考的開始,當我們可以說“問題少年”不是問題的核心,反而是最需要幫助的一個。
在開展的問題少年家庭幫扶工作由王曉麗主任為家庭干預指導的總負責人,幫扶父母反思家庭問題理解孩子的現狀;心理醫生責任為需要幫助的青少年進行心理咨詢歷程。心理醫生與這位男孩進一步個案訪談后,王曉麗主任進一步開展了系統的家庭輔導計劃。在與家長的交流中,看到這個家庭中父母雖都是公職人員、高學歷但卻很少陪伴孩子,與之交流則更是少之又少。對孩子的學習比較嚴格,孩子也比較內向,也沒有什么親友的同齡孩子作伴,周末主要也是在各種學習班補課,同學間的交往也不多。上了初中后更是以學業為重,孩子也很爭氣,成績一直很穩定。父母其實也發現孩子到了青春期了,也想給孩子青春期的教育,無奈也不知道要從何說起,就暫時不談這些內容,讓孩子把注意力集中到學習上就好,總覺得孩子到了年齡就都好了。
經過系統、全面的心理評估及家庭對幫扶計劃,男孩的心理咨詢師汪為為告知其對異性好奇的普遍性,降低其內在自我攻擊的道德壓力;并推薦相關科學的書籍,滿足其對性知識的好奇,緩解對性幻想的焦慮;指導其放松訓練,幫助其更好地管理自己的身心狀態;鼓勵其參與學生活動,在更多層面去與女生交往,降低其對異性的性敏感,而豐富對異性更多的認知;王曉麗主任在給予家庭指導的過程中給予全面的家庭和親子關系的評估,同時傳遞給家長一個更好重要的信息:“提高對孩子的關注和理解,尤其是青春期生理心理發育的關鍵時刻,除了要在學習上用功,更要多方面讓孩子接觸生活,培養孩子全面的能力。通過正向的方式來減少被壓抑的情緒。”
王曉麗主任介紹說:“青春期,隨著青少年生理心理的發育,對于性的好奇是自然發生的事情。由于傳統文化的影響,有些家長對此諱莫如深,羞于言說,又或者像男生的父母一樣覺得需要說而不知如何說,于是就做鴕鳥視而不見。家長和社會對于性議題的語焉不詳或避而不談,使得青少年內在的沖動和了解的需要,無處了解又或者獲得了偏差的信息,從而導致青少年對自我認知的偏差,帶來情緒障礙和行為障礙。”
心理醫生汪醫生認為這名男生因成長過程中,性的內容在其家庭中是不可言談的,同時因自身性格內向,身邊又無同齡好友予以討論,雖然年齡已到青春期,關于性的認知一直未被觸及。直至住校,在其他男生性討論的沖擊下,激發了自身的性沖動。男生因自身的性沖動帶來的性好奇,與成長中習得的教育規范相沖突,對自我認同產生了強烈的沖擊,產生了自我否定,由此帶來了心理壓力和情緒困擾。
經過一段時間的咨詢,男生不再認為自己是性變態,同時在與同學交往上有了進步,雖然在與異性同學的交往上還有羞澀感,但自己亦能通過自己的努力,進行自我調整和探索。
科學的進步無時無刻都在改變著我們的生活,越來越多的人們利用互聯網的便捷搜索很多關于自我的各種疑惑,但這種便捷的方式在某些方面也許也會影響我們離真相背道而馳。選擇正規且專業的就醫方式,最科學的指導方式才是幫助我們改變和解決問題的關鍵。在信息化泛濫的時代切忌濫用和盲目從眾,那樣我們離真相將會越走越進。
(此案例已經來訪者同意作為大眾心理科普宣傳,同時涉及本人真實信息均已更改)
(責任編輯:羅敏效 通訊員:田乃偉)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全身骨掃描對診斷甲狀腺癌有何作用?
2024-09-26什么是內照射放射病
2024-09-26醫院是否都有核醫學科
2024-09-26內照射放射病有哪些癥狀表現
2024-09-26外照射急性放射病的病因是什么?
2024-09-26如何有效治療內照射放射病
2024-09-26內照射放射病是怎樣的一種疾病?
2024-09-26患上內照射放射病應如何處理
2024-09-26
熱門文章
強迫癥是怎么回事?治療方法有哪些?
2024-10-30多夢嗜睡需重視,可能是身體在發出“求救信號”
2024-10-23什么是偏執狂?
2024-10-12連續用電腦超3小時 可能增加患狂躁癥風險
2024-10-11如何預防分離性遺忘?有什么好的方法嗎?
2024-10-10精神緊張怎么辦?專業解析與應對策略
2024-10-09為什么晚上會難過?科學解析與應對策略
2024-09-24訓練專注力的方法有什么
2024-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