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困擾與失控?你可能要去看心理科
本文指導專家: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精神心理科副主任趙久波、心理治療師趙新宇
“最近心煩意亂,睡不著覺。一閉上眼,腦子就開始胡思亂想”。
“不知怎么的,總是開心不起來,平時愛做的事情也不想碰了,覺得生活沒啥盼頭”。
“最近總是很低沉,感覺整個人都不好了”……
困在情緒牢籠里,發現自己越來越不受控制,壞心情就像一只張著血盆大口的怪物,正慢慢把自己吞噬。拖著疲憊的身軀,精神萎靡的人們無助自問:“我該怎么辦?”
生活中,我們難免會因為糟心事影響心情,睡不著覺。就像身體會感冒,心理有時也會“感冒”。這種感冒都能自愈么?問題很嚴重才需要看心理醫生?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精神心理科副主任趙久波、心理治療師趙新宇為大家消除對心理醫生的一些誤解。
誤解1:“心理感冒”過一陣兒就好了
“心理感冒”是對心理亞健康的一種比喻,常見的如焦慮、抑郁狀態,雖沒有達到焦慮癥、抑郁癥的診斷標準,但心理和生理上的不適已經對日常生活產生影響。這種不適,每個人在不同人生階段都有可能發生,可以說大部分人一生中就是波動在健康與亞健康之間。
有時不好的心情會隨著時間流逝慢慢平復,但并不是每次都能過段時間自然緩解。它取決于“心理感冒”的嚴重程度(類似重感冒、還是輕感冒),以及當事人的心理素質、自我調適能力以及家人朋友的支持等。
一旦經過長期的積累、發展,反復出現心情煩躁,胡思亂想或者情緒劇烈的波動,可能就是出現心理問題的預兆。這時,光靠自己是很難熬過去的,就需要他人的支持和專業的心理援助,比如去見心理醫生。
誤解2:問題很嚴重才需要去心理科看醫生
人們普遍認為,生病的人才需要去醫院,但其實心理科并不只是為了治病開設的。心理科不僅治心病,更是防“心病”。每個人在不同人生階段,都會有感到焦慮、迷茫的時候,會感受到孤獨;會有無意義感,或者在各種各樣的人際關系、生活問題中周旋、焦頭爛額。這些問題沒有嚴重到你覺得自己“病了”、或者“我精神或心理上出問題了”這么嚴重,但它可能讓你長時間不開心、感到很多事總是不順利,這時就可以到心理科尋求幫助。此外,還可以去心理科單純探索自己情緒問題的深層次原因,移除成長的阻礙。
其實在醫院,大家常說的“心理醫生”包含了兩類主要的心理治療專業人員:精神科醫生和心理治療師,通常到醫院掛心理科、或精神科的號,可以獲得上述兩類專業人員的幫助。
人們統稱他們為“心理醫生”,但其實兩者有很大的不同。
“精神科醫生” vs “心理治療師”
在珠江醫院心理科,實行“先診斷,后治療”的規范診療流程。有心理困擾的求助者來就診,都要先到心理科門診掛號,由精神科醫生通過標準化問診,并結合心理測評結果明確診斷,制定治療方案。
治療方案通常有單純心理治療、藥物治療或者藥物和心理治療的聯合療法。藥物治療通過生物學途徑緩解病理性情緒,并進而減少這些情緒對患者的心理傷害;而心理治療則是幫助來訪者理解引起病理性情緒的原因,并嘗試做出認知或行為上的調整和改變。
誤解3:心理治療”就是找個人陪我聊天
心理治療是專業的人際互動過程。治療師通過言語和非言語的方式和來訪者互動,引起其心理、行為和軀體功能的積極變化,達到治療疾病、促進康復的目的,和普通的聊天差別很大。
誤解4:精神科的藥物副作用很大容易上癮
就像重感冒要吃藥一樣,心靈感冒也可能需要服藥。當情緒問題已經嚴重困擾患者的生活和社會功能,醫生經專業評估后,會建議使用藥物去治療情緒問題或其引發的軀體癥狀。
現有新一代的精神科藥物雖有一定的副作用,但較以前的藥已經有很大的改善,出現嚴重副作用的幾率很低,且大部分藥物不會產生成癮問題。
誤解5:看了心理醫生就能很快解決問題
任何治療手段的效果都至少取決于治療匹配度和起效時間兩個方面。
目前精神科的藥物存在不同的作用機制,對于不同的病種、不同的個體差異會有不同的療效,因此需要遵醫囑定期復診。通常來說規范服藥兩周左右藥物開始起效。
心理治療(心理咨詢)通常是一個連續、動態的過程。初期需要花時間建立咨詢關系、了解來訪者的生活背景、澄清問題和目標,起效沒有那么迅速。治療師與來訪者的匹配度、以及雙方的投入努力程度也會影響治療效果。如果來訪者問題性質復雜,或希望通過咨詢獲得更深層次的變化,則需要長期多次的咨詢。 (通訊員 謝俊儀 劉歡歡 伍曉丹)
(責任編輯:家庭醫生在線 通訊員:謝俊儀 劉歡歡 伍曉丹)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全身骨掃描對診斷甲狀腺癌有何作用?
2024-09-26什么是內照射放射病
2024-09-26醫院是否都有核醫學科
2024-09-26內照射放射病有哪些癥狀表現
2024-09-26外照射急性放射病的病因是什么?
2024-09-26如何有效治療內照射放射病
2024-09-26內照射放射病是怎樣的一種疾病?
2024-09-26患上內照射放射病應如何處理
2024-09-26
熱門文章
強迫癥是怎么回事?治療方法有哪些?
2024-10-30多夢嗜睡需重視,可能是身體在發出“求救信號”
2024-10-23什么是偏執狂?
2024-10-12連續用電腦超3小時 可能增加患狂躁癥風險
2024-10-11如何預防分離性遺忘?有什么好的方法嗎?
2024-10-10精神緊張怎么辦?專業解析與應對策略
2024-10-09為什么晚上會難過?科學解析與應對策略
2024-09-24訓練專注力的方法有什么
2024-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