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不幸可能遺傳給子女
李小姐,35歲,因為夫妻性生活不和諧到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不育與性醫學科就診。說起自己的過去,李小姐非常痛苦。“我的父母關系不和,吵了十幾年,但是一直也沒有離婚。自己與父母感情也不好,母親經常打罵自己。自己的兩段婚姻都不如意,兩人關系猶如她父母關系的翻版———生活中充斥著爭吵、猜疑。最近,她突然發現15歲的女兒有了男朋友,并且有了性行為,于是她開始絕望了:難道自己的不幸,也要傳給女兒了嗎?
父母的性格、行為特征會遺傳給子女
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武漢大學現代心理學研究中心研究員韋志中表示,原生家庭中父母的行為模式、心理特征能夠復制給子女。我們不僅遺傳父母的基因,同時也會遺傳父母的性格、行為模式、心理特征。比如說上述案例中的李小姐,她討厭爭吵不休的生活,但自己卻又重復這種的生活。為什么會這樣呢?現象背后的根源是什么呢?
韋志中表示,這涉及心理文化遺傳的問題。在一個家庭中,父母的言語、行為、價值觀都貫穿在發生的每一件事情上,這些就是家庭文化,它最終會成為子女“文化自我”的一部分,就像打上烙印一樣。當然,這種影響是在不知不覺中發生的,當事人甚至完全無法意識到。李小姐可能帶有其母親的心理特征,因而,有什么樣的自我,就會有什么樣的價值觀及做出什么樣的行為。
找準心理“穴位”,清除不幸基因
目前,李小姐抑郁的情緒及緊張的家庭生活,一定會對其女兒產生影響。所以她自己的擔憂不無道理。那么,如何才能避免下一代復制父母的不幸呢?韋志中說,首先要接受事實,也就是說,李小姐要接受自己的成長經歷,正面看待自己身上有一些“不幸”的基因,因為這些都是事實;其次,李小姐的心理創傷(又稱心理穴位),需要通過心理“刮痧”治療,讓負面情緒蒸發,同時改變其固有的錯誤認知,當消極意義轉化為積極意義之后,就能清除其這些“有毒”的基因。最終不讓自己基因遺傳給下一代。
韋志中認為,在生活中有自己的理想(或工作事業),可以幫助李小姐擁有自我、肯定自我。同時,她最好還能擁有健康的人際關系,比如與親戚朋友能彼此真誠、尊重、信任的的交流,形成社會支持系統可緩解其焦慮的心態。
提醒:父母之間的爭吵及打鬧,這事如果讓孩子刻骨銘心,那么對其心理的沖擊就會越大。專家認為,青春期的孩子處于心理發育的敏感期,也是心理文化遺傳的關鍵期,家長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視。
(責任編輯:余莎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全身骨掃描對診斷甲狀腺癌有何作用?
2024-09-26什么是內照射放射病
2024-09-26醫院是否都有核醫學科
2024-09-26內照射放射病有哪些癥狀表現
2024-09-26外照射急性放射病的病因是什么?
2024-09-26如何有效治療內照射放射病
2024-09-26內照射放射病是怎樣的一種疾病?
2024-09-26患上內照射放射病應如何處理
2024-09-26
熱門文章
強迫癥是怎么回事?治療方法有哪些?
2024-10-30多夢嗜睡需重視,可能是身體在發出“求救信號”
2024-10-23什么是偏執狂?
2024-10-12連續用電腦超3小時 可能增加患狂躁癥風險
2024-10-11如何預防分離性遺忘?有什么好的方法嗎?
2024-10-10精神緊張怎么辦?專業解析與應對策略
2024-10-09為什么晚上會難過?科學解析與應對策略
2024-09-24訓練專注力的方法有什么
2024-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