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不少大孩在弟弟妹妹出生后,都忍不住向爸媽吐槽——"我不喜歡弟弟"、"我不要和妹妹一起玩"、"我不要媽媽抱弟弟"等等。面對這種情況,相信大部分父母都會說:"看,妹妹多可愛,怎么可以討厭他呢?"但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兒童心理科汪玲華主任醫師表示,這一說法不僅沒辦法安撫大孩的心,反而會激發他們的反叛情緒。閱讀全文
廣東省社會醫學心理咨詢委員會常委,廣東省醫學會行為醫學分會委員,廣東省醫學會精神醫學分會委員。對兒童青少年焦慮癥、抑郁癥、多動癥、學校恐懼癥或社交恐懼癥、網絡成癮、抽動癥、孤獨癥、睡眠困難等有豐富的臨床經驗。
專業專長: 兒童青少年心理行為問題:通過與醫生交談及心理評估,了解兒童青少年存在 的心理行為問題。尋找原因,并予以及時的治療及輔導。主要針對情緒障礙(焦慮、恐懼、抑郁、強迫癥等),行為問題(發脾氣,咬手指,退縮行為、依賴性行為、攻擊性行為)、網絡游戲成癮、注意缺陷多動障礙、學習困難、考試緊張綜合癥等... 閱讀全文
二孩政策的開放對于小孩而言,可以說有人歡喜,有人愁——歡喜的小孩覺得:自己終于不用這么孤獨,可以有弟弟或妹妹陪自己一起玩;可更多小朋友覺得:如果多了一個人,爸爸媽媽的愛是不是都要減半,他們是不是會更喜歡弟弟妹妹,不喜歡我?面對同樣的事情,孩子的反應為何如何不同?閱讀全文
小孩的反應如此不同,或受三大因素影響——父母的教育方法、二孩出生前的貯備工作,以及父母對兩個孩子的態度。"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兒童心理科汪玲華主任醫師告訴家庭醫生在線編輯,家庭的養育方式與小孩的個性有著密切關系。若父母從小對孩子非常寵愛,任何事都對他百依百順,則容易使孩子養成以自我為中心的性格——任何人都應遷就他,周圍的人或事稍有不順心,就會發脾氣,哭鬧。這一類型的小孩,幾乎都無法接受二孩的出現,若父母對他的反抗不加理會... 閱讀全文
表現一:心理方面,孩子缺乏安全感,易出現焦慮情緒,且競爭意識會增強。
表現二:十歲以上或青春期的孩子或恐嚇父母——'如果你們生二孩,我就會離家出走'等等。
表現三:學齡兒童或性格突變,容易發脾氣,甚至在幼兒園出現攻擊行為,或變得十分依戀父母等。閱讀全文
第一,父母對孩子要有無條件的愛護和尊重,一旦打算生二孩,應給大孩一個心理適應期|,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由于這一時期的孩子,在心理上比較反叛、脆弱、敏感。因此,汪玲華主任醫師建議,如果父母打算要二孩,最好選在大孩學齡前,這一時期的大孩較容易接受二孩... 閱讀全文
第二,父母要與孩子建立安全型的依戀關系。在母嬰早期,媽媽需時刻關注對孩子的聲音、眼神,及時給與他們無條件的溫暖和安全,這對孩子在未來建立安全感,以及擁有強大的內心有著積極的影響。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需營造溫馨的家庭氛圍,同樣有利于對培養孩子的... 閱讀全文
第三鼓勵孩子多交往,在交往過程中,孩子可以改掉以自我為中心的壞習慣,同時學會與人分享,了解周圍的人事物并不只是未然他一個人而轉,逐步學會顧及他人的感受。此外,也能加強孩子對社會的適應性,加強他們對陌生環境的適應程度... 閱讀全文
當人面對壓力、困難時,往往有兩種反應——積極和消極。積極是以解決問題為導向,而消極則以負面情緒為導向,表現出退縮、恐嚇等行為。因此,當父母面對孩子的要嚇時,不能妥協,否則會強化該行為。父母也應以身作則,積極面對挫折,做孩子的榜樣... 閱讀全文
作為父母,到底怎么做才是正確的開導方式呢?"父母應該理解大孩的痛苦情緒,讓他們宣泄心中的不快。但并不等于一味放縱,默許他們發脾氣,而需加以引導。"
汪玲華主任醫師告訴家庭醫生在線編輯,大孩對二孩出現負面的情緒是可以理解的,但父母可引導大孩——"你討厭弟弟,是不是因為不適應家里多了一個人?""你不喜歡妹妹,是擔心父母會分掉一部分愛給妹妹嗎?"借此讓孩子抒發出內心真正的想法,若不將負面情緒抒發出來,長期壓抑在心中,也有可能導致更嚴重的后果。此外,也能讓父母對大孩有更多的了解,有利于親子間的溝通... 閱讀全文
"第二,父母需在大孩面前,需將對他的關愛充分表達出來,與孩子建立親密的關系,幫他建立信心。在二孩出生后,有的父母會經常向二孩展示大孩從小到大的成長過程,向他講述父母從小對他的愛的故事。這種做法會讓大孩覺得自己是值得愛,同時也會增加他的安全感。"
汪玲華主任醫師表示,但有的父母因為擔心大孩害怕自己偏心,便會對大孩說:"別緊張,爸爸媽媽最喜歡你。"這看似能夠安撫大孩的內心,但卻在無形中讓孩子覺得,原來愛是分等級的,我比弟弟妹妹更值得父母疼愛。這讓孩子從小就產生一種階級觀念,不利于他們的成長。"因此,父母應該跟大孩說,'不管是你和妹妹,爸爸媽媽都一樣疼愛。'這樣才能得到理想效果... 閱讀全文
"第三,當大孩犯錯時,父母盡量不要在二孩面前批評大孩,要保護大孩作為哥哥姐姐的尊嚴和自尊心。"
汪玲華主任醫師表示,在二孩心中,大孩是他們的學習榜樣,是需要尊重的兄長、姐姐,若父母當著二孩的面責備大孩,不僅使大孩覺得沒面子,失去了作為哥哥姐姐的威嚴,也可能使他誤以為爸爸媽媽是故意在弟弟妹妹面前責備我,是因為他們更疼愛弟弟妹妹。甚至在潛移默化中讓二孩覺得:原來哥哥也不是很厲害嘛,以后只要我覺得哥哥有什么不對的,也可以照樣罵哥哥。因此,父母在一定程度上,也需幫大孩保留面子... 閱讀全文
首先,實行獨生政策,家庭風險比較大。在獨生政策的規定下,基本家家戶戶都只有一個孩子,父母就會把所有重心放在一個孩子身上,一旦孩子發生任何意外,或發展不如他們所愿,父母也會容易焦慮不安,總是擔心孩子以后應該怎么辦;可一旦有了二孩,這種風險起碼就能減半,父母的焦慮也會隨之減半... 閱讀全文
其次,有了二孩以后,家庭中自然就會出現同胞競爭機制,這樣對孩子日后適應學校和社會的競爭有好處。"汪玲華主任醫師表示,所謂同胞競爭機制,就是指在一個家庭中,兩個孩子都希望通過好的表現,吸引父母的注意,爭取父母的贊賞。因此,在大孩和二孩之間,就會出現良性的競爭,同樣有助于他們日后在社會的生存... 閱讀全文
最后,減弱大孩總是以自我中心的壞毛病。以自我為中心是目前很多獨生子女中存在的通病。從小到大只有他一個,父母更是百般寵愛、遷就。自然而然,他就會認為,別人順著他都是理所當然的,稍有不順,就容易發脾氣等。可一旦有了二孩,大孩就需要學會如何包容、關心、理解他人,從而加強日后的團隊合作精神...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