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高血脂的六大誤區 遠離血脂異常有辦法
據介紹,我國目前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已超過2.7億人,每5個成年人中就有1人患有心腦血管疾病;每年死于心腦血管疾病近300萬人,占我國每年總死亡人數的1/3,平均每10秒鐘就有1人死于心腦血管疾病。其中高血脂、高血壓、高血糖(俗稱“三高”)、吸煙、肥胖等已成為心腦血管事件的主要危險因素。
我國人群膽固醇水平正不斷攀升,成為造成中國人冠心病等心腦血管疾病發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以北京為例,1984~1999年冠心病死亡的增加,其中77%歸因于膽固醇水平的增高。
血脂增高是困擾老年人健康的禍根
脂類主要包括膽固醇和甘油三酯。血脂的來源主要有兩條途徑,一條是外源性的,就是我們每天進食中脂類物質經消化吸收后進入血液而成;另一條是內源性的,就是在人體正常代謝過程中由肝臟、脂肪細胞及其它組織合成釋放入血液。人體除腦組織及成熟的紅細胞外,幾乎全身各組織都可合成膽固醇。肝臟是合成膽固醇的主要場所,體內膽固醇70~80%由肝臟合成,10%小腸合成。老年人不像年輕人,肝臟分解代謝減慢,分解脂肪的脂酶活性減弱,易造成脂肪堆積,再加上自由基的作用,使血脂在動脈壁上沉著,從而造成動脈硬化,這是老年人血管衰老的表現,也是老年人病理性衰老的病理基礎。高血壓、冠心病、腦血管病、糖尿病以及腫瘤等疾病都與高血脂有關,因此血脂增高是困擾老年人健康的禍根。
血脂異常患者的誤區
誤區一:高血脂就是甘油三酯高
許多人覺得,高血脂就是“油水”過多,也就是甘油三酯指標高,其實不然,血脂是血液中脂肪類物質的統稱,其中主要包括膽固醇和甘油三酯。血脂異常一般包括三類情況,即血清中的總膽固醇或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高于正常范圍、甘油三酯水平高于正常范圍,或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水平低下。
心內科主任醫師戴秋艷教授指出,對人體健康存在嚴重危害的主要是膽固醇異常,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過高。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也被稱為“壞膽固醇”,血液中含有過多的低密度脂蛋白,會沉積于動脈血管壁,再加上其他損害血管內皮因素的共同作用,就會形成粥樣斑塊。這些斑塊就像血管中的“不定時炸彈”,斑塊一旦破裂,會導致血栓的形成,從而造成血管狹窄或直接導致急性心梗、中風甚至猝死。因此,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是目前重要的血脂檢測指標。即使總膽固醇水平不是很高而低密度脂蛋白過多,仍應當引起重視。
相反,高密度脂蛋白是一種保護性的脂蛋白,能夠防止動脈粥樣硬化。因此,如果膽固醇增多僅僅是由于高密度脂蛋白較多引起的,對身體健康并沒有影響。
誤區二:化驗單上無“箭頭”就正常
大多數高血脂患者都是在體檢驗血時發現的,所以很多人都格外關注體檢結果中的膽固醇指標,化驗單上沒有發現“箭頭”就覺得安然無事。
其實,一般人群和已患有冠心病、高血壓、糖尿病等疾病,或者已經發生過心梗、中風的患者,相應的血脂正常值是不同的。這些人群的血脂目標值要求更嚴格,應低于血脂化驗單上的參考值,即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需低于100mg/dL或者2.6mmol/L。
40歲以上男性、絕經女性、肥胖、有黃色瘤、有血脂異常及心腦血管病家族史的人,其膽固醇指標也不能僅僅參考化驗單上的指標,而應該控制得更低一些。且這類人群作為患高脂血癥的高危人群,應該每年檢測一次血脂。
誤區三:瘦人不會得高脂血癥
在人們的印象中,高血脂往往與肥胖劃上約等號,似乎高血脂只是胖人的專利。而那些身材苗條的人容易忽視血脂檢查。戴秋艷教授指出,人的血脂水平與體型并無必然聯系。
高脂血癥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原發性高脂血癥與環境及遺傳相關。繼發性高脂血癥則繼發于其他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壓、腎病綜合征、甲狀腺功能低下、慢性阻塞性肝病、胰腺炎等。因此,體形瘦的人并不能對高脂血癥免疫。
誤區四:沒有癥狀就不必治療
很多高血脂患者并沒有特殊的癥狀,所以就把血脂異常視作和高血壓、糖尿病一樣的慢性病,以為短期內不會導致大問題。事實上,高血脂是心腦血管健康的“慢性殺手”。
高脂血癥如果長期得不到控制,最容易引發三類疾病:一是心臟疾病,包括心臟動脈硬化、冠心病、心絞痛或者心肌梗死;二是腦血管疾病,主要是腦血管硬化導致腦血栓、腦出血;三是腎臟疾病,腎動脈硬化很容易引發尿毒癥。為了預防上述心腦腎疾病的出現,降血脂治療不可忽視。
誤區五:血脂降得越低越好
高血脂對血管潛移默化的危害必須引起重視,但血脂也絕不是降得越低越好。國外有研究發現,血脂過低,腫瘤的發生率會有所增加。因為膽固醇和甘油三酯都是人體必需的營養物質,太多或太少,都不利于健康。
專家指出,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升高是冠心病等心腦血管病變的主要病因之一。近年來的科學研究結果也一致表明,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能明顯減小患冠心病的危險。因此,大多數血脂異常防治指南都主張,心血管疾病高危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應降至100 mg/dL(2.6 mmol/L)以下。
以下幾類人都屬于心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一,長期吸煙者;二,高血壓(BP≥140/90 mmHg);三,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過低(<40 mg/dl);四,有早發冠心病家族史者,即男性直系親屬小于55歲患上冠心病,女性直系親屬小于65歲患冠心病;五,45歲以上的男性、55歲以上的女性;六,肥胖者。
誤區六:夏季飲食清淡就可停藥
不少患者覺得,夏季天氣炎熱,吃得清淡,血脂就不會升高,從而忽略了正常用藥。其實,降脂藥往往有兩方面作用:一是能降低血脂;二是有抗動脈粥樣硬化和穩定斑塊的作用。動物實驗和大規模的臨床研究發現,長期使用降脂的他汀類藥物可使動脈粥樣硬化的斑塊體積縮小。
專家提醒,調脂、降脂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治療期間除了要調整飲食和增強運動外,降脂藥物的增減應該聽取醫生的意見,不要隨意停藥。
(責任編輯:陳超君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鄰居患幽門螺桿菌送來燉雞塊,能吃嗎?
2024-10-24上午服過中藥,現能吃非洛地平緩釋片和
2024-10-24吃大豆卵磷脂后月經推遲 15 天未孕
2024-10-24肺動脈高壓治療醫院如何選擇
2024-10-24丹參片有何作用,能治主動脈硬化和心絞
2024-10-24洋地黃中毒所致心律失常能用門冬氨酸鉀
2024-10-24復方丹參片主要用于哪些病癥的治療
2024-10-24奶奶心絞痛發作時痛得沒氣,能立刻緩解
2024-10-24
熱門文章
房顫治療新進展,從藥物到手術全解析
2024-10-28TIMI分級標準:評估心梗患者血管灌注的關鍵指標
2024-10-17鍛煉血管的簡單方法有這些
2024-10-16喝紅酒能軟化血管嗎?解讀紅酒與血管健康的關系
2024-10-16血脂檢查,低密度脂蛋白多少算超標
2024-10-16膽固醇高吃什么好?這些食物幫你科學降脂
2024-10-15降壓藥的價格和藥效有很大關系嗎?
2024-10-15什么是病毒性心肌炎?預防病毒性心肌炎的方法
2024-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