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個好習慣輕松降血壓 服用降壓藥要八注意
大多數的高血壓患者在血壓升高早期僅有輕微的自覺癥狀,如頭痛、頭暈、失眠、耳鳴、煩燥、工作和學習精力不易集中并容易出現疲勞等。隨著病情的發展,特別是出現并發癥時,癥狀逐漸增多并明顯,如手指麻木和僵硬、多走路時出現下肢疼痛,或出現頸背部肌肉酸痛緊張感。在預防方面,下面介紹八項注意,效果是很不錯的。
1、慢起床:先靜臥活動,再坐起,慢下床,這樣血壓才不會大波動。
2、溫水涮:溫水洗臉、漱口、沖涼最適宜,以促進血液循環。
3、慢晨練:宜散步、打太極,不宜劇烈運動,緩解中小動脈的緊張。
4、緩排便:取坐姿,勿過于用力,大便完畢站起時動作要緩慢。
5、限時娛樂:下棋、打牌要限時,控制情緒,不可過于認真、激動。尤其是患有高血壓的老年人。
6、飲水勤:晨起喝水一杯,可稀釋血液,降低血液粘稠,降低血壓。
7、戒煙酒:煙酒都會使動脈硬化、血壓升高,抵消彤輝茶的降壓作用。
8、少吃鹽:每天食鹽控制在4—6克以下,以免加重高血壓病情。
服用降壓藥要做到八點
一防首劑反應即患者第一次使用某種降壓藥物時,由于機體一時不適應,可能會產生心慌、暈厥等不良反應,甚至感到服藥后癥狀加重,這又叫首劑綜合征。
老年高血壓患者由于壓力反射不敏感,腦血管自動調節功能障礙,更易出現首劑反應,容易引起上述反應的藥物主要是哌唑嗪。為此,高血壓患者開始服用此種降壓藥物時劑量宜小,一般主張為常用量的1/3,以后逐漸增加至治療量。
二防看價吃藥有人在選用降壓藥物時,片面地認為藥的價格越貴降壓效果越好。其實,藥品的價格和效果并不成正比,一些廉價的大眾降壓藥同樣有不錯的療效,服用得當才是關鍵。
三防擅自停藥高血壓患者一般需要終身服藥,即使血壓降至正常值也不能停藥,否則容易回到治療前的水平,引起“停藥綜合征”或誘發更加嚴重的心、腦、腎并發癥。有些患者服用降壓藥物后,看到血壓恢復正常,便擅自停藥。結果沒幾天,又出現血壓回升反彈現象。正確的做法是,待血壓有效控制在正常水平后,在醫生的指導下逐步減少藥物的種類和劑量,力爭用最少的藥量達到最理想的治療效果。
四防主觀臆斷有人雖通過健康檢查發現血壓高于正常值,但自感沒有什么不適癥狀,也就不當一回事。事實上,高血壓的程度與癥狀并不成正比,沒有癥狀并不表明血壓不高;癥狀很多,血壓也不一定很高。所以說,即使沒有頭暈、失眠等高血壓的癥狀,如果發現血壓高于正常范圍,也一定要去醫院檢查,并遵醫囑服藥。
五防追求速效某些患者服藥一味追求降壓效果,一時看不到效果就產生急躁情緒。其實,降壓講究的是平穩、有效,尤其是平穩更為重要,因為血壓的波動往往是引發卒中的誘因。如果一味地追求降壓效果而忽視血壓的平穩,有可能導致心、腦、腎的供血不足而產生嚴重后果。
六防多多益善在降壓過程中,有人錯誤地認為藥吃得越多,血壓就會降得越快,甚至自作主張增加劑量和增加降壓藥的種類,其結果不僅不能達到良好的降壓效果,反而會危及生命安全。
七防因噎廢食“是藥三分毒”,降壓藥也同樣存在一些毒副作用。如服用甲基多巴,可出現嗜睡、眩暈、腹脹等不良反應;卡托普利會引發咳嗽、皮疹等。某些患者在服用某一種降壓藥過程中容易走極端,一旦遇到不良反應,即對服藥降壓失去信心,轉而停止服藥,導致血壓不能有效控制。
八防睡前服藥人的血壓在一日中以午夜最低,入睡后的血壓比白天平均下降20%左右。睡前服用降壓藥,因血壓自然下降因素再加上藥效作用,會導致血壓下降幅度較大,再加上夜間血流量減少,血流供應量不足,容易引發缺血性腦血管病,出現失眠、失明、偏癱等癥狀,所以高血壓患者切忌在臨睡前服藥,以防夜間發生意外。
(責任編輯:尹浩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鄰居患幽門螺桿菌送來燉雞塊,能吃嗎?
2024-10-24上午服過中藥,現能吃非洛地平緩釋片和
2024-10-24吃大豆卵磷脂后月經推遲 15 天未孕
2024-10-24肺動脈高壓治療醫院如何選擇
2024-10-24丹參片有何作用,能治主動脈硬化和心絞
2024-10-24洋地黃中毒所致心律失常能用門冬氨酸鉀
2024-10-24復方丹參片主要用于哪些病癥的治療
2024-10-24奶奶心絞痛發作時痛得沒氣,能立刻緩解
2024-10-24
熱門文章
房顫治療新進展,從藥物到手術全解析
2024-10-28TIMI分級標準:評估心梗患者血管灌注的關鍵指標
2024-10-17鍛煉血管的簡單方法有這些
2024-10-16喝紅酒能軟化血管嗎?解讀紅酒與血管健康的關系
2024-10-16血脂檢查,低密度脂蛋白多少算超標
2024-10-16膽固醇高吃什么好?這些食物幫你科學降脂
2024-10-15降壓藥的價格和藥效有很大關系嗎?
2024-10-15什么是病毒性心肌炎?預防病毒性心肌炎的方法
2024-10-14